中国日报版面截图
1972年已经过去了很久,那年李志华还是茅台流水线上的一名初级工人;那年一瓶茅台酒只卖6元钱;那年他们每月的工资只有30元。诸事皆已变迁,谁能想到今天茅台酒可以达到数万吨的销售量?曾经的一切已经化成回忆。
那时买一瓶茅台也要花去一个月工资的五分之一。李志华对茅台珍爱有加,为了让自己的小孩也尝尝,他经常用筷子蘸上一点茅台送入儿子稚嫩的嘴里,于是这种白酒的味道就渗入他们的记忆里,也渗入到中国人深深的自豪里。
然而茅台文化,以及整个白酒文化,都随着社会一起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球化的号角伴随着愈加繁荣的经济,催生出一种崭新的饮酒文化。
年过60的李志华已从生产线退了下来,他的两个孩子接替了他的工作。至于为什么要两个孩子接替自己的工作,他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我们喜欢茅台的味道,茅台伴随着家人一起成长,也成为了家庭重要的一部分。”
在外国人看来,茅台酒是出了名的浓烈白酒。而像李志华这样的中老年消费者,却是中国典型的白酒消费群体。美国人德里克·桑德豪斯的《白酒:中国烈酒指南》中提到:“通常喝白酒的人群都是年龄在30岁以上的男人,并且随着阅历的成长,他们喝白酒的量也随之增加。”
桑德豪斯解释说这正好和西方的饮酒趋势相反,西方人在20多岁的时候酒精饮品的摄入量达到顶峰。但中国实际上是,年纪稍大、喝酒经历更长的饮客盘踞着白酒主要消费市场。桑德豪斯还说人们却没有意识到这一趋势是何时开始,也没有意识到饮品多元化的变化。
桑德豪斯认为,中国人认同茅台等白酒品牌地位,但却很少有人能说清楚一种白酒不同于其它白酒的独特之处。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白酒在近现代才被当成市场商品开发,白酒本身已经有几个世纪的历史,然而其工业化历史只能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也正是在那时茅台等白酒被新成立的中国政府进行国有化生产。
此后,各地具有地方特色的白酒迅速走进寻常百姓家里。虽然当时中国很多白酒产品并不为人所知,但因茅台酒独特品质以及在红军长征时期曾被用于治疗受伤的士兵,它在建国初期直到今天,一直被全国各地消费者熟知并购买,也因此快速成为中国会见正式场合的“镇桌之宝”。
首都酒坊合伙人之一的艾斯勒说,白酒成为中国宴会桌上的主角,宴客会一杯接一杯敬酒,直到酒瓶底朝天。
艾斯勒强调,一瓶白酒这样“牛饮”而尽,你是没办法感受不同白酒的差别的。“我们想改变这种饮酒文化,还原白酒饮酒文化的本真。”于是2014年,艾斯勒和别人合伙在北京开了第一家白酒酒吧,让人们在宴会桌之外有一个可以自由品尝白酒的地方。
开始的时候,光顾白酒酒吧的人都是些外国人,但是现在有60%的都是中国人,而女士就占了其中的一半。艾斯勒介绍说,他们店有超过50种白酒,包括度数稍低一点、也更为人所接受的茅台经典系列酒。
“新一代的年轻群体,很多更加追求自我,不太接受传统的酒桌文化。他们发现能喝上他们所好奇的白酒是件很新鲜的事,在酒吧这样的环境中,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量来喝。”艾斯勒说。
“如果你能吸引西方人,那也同样能吸引中国的年轻人。”艾斯勒的专长是向西方的消费者介绍白酒,他希望能在海外市场形成一片小众市场就像墨西哥麦斯卡尔酒一样。虽然现在中国白酒在海外市场几乎还是一片空白,但是我们有理由保持乐观的态度,就在去年,美国第一家白酒酒吧开业。
艾斯勒坚信中国白酒如果在海外以西方人接受的方式得到推广,反过来新的消费方式一定能促进中国白酒在国内的消费,特别是茅台这样想要吸引年轻群体的品牌。“如果你细心观察现在的年轻人,他们崇尚的消费方式趋势基本上都来自海外,所以如果白酒能够打入国际市场,那它也能回归国内市场。”
茅台集团正在加大国际化战略实施,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了销售代理。还投资1176万美元在法国巴黎建立了销售点。贵州茅台集团副总经理杨代永表示,美国、俄罗斯、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市场目前亦在积极开拓中。
杨代永说海外销售目前只占茅台集团销售总收入的7%,但茅台的海外拓展计划正在加大力度逐步推进,希望抓住更多海外消费者的心。公司的目标是年底实现海外收入能占到总销售的10%,长期目标是达到20%以上。
如果茅台能实现占领更多国际市场让外国人接受的雄心抱负,将全世界最畅销的白酒提高到新的高度,必将给中国白酒饮酒文化发展写下新的一页。
原文见中国日报2016年4月13日18/19版连版。
英文链接:http://www.chinadaily.com.cn/cndy/2016-04/13/content_24489900.htm
作者:艾莉森·格林娜 Allison Griner(美国籍)
中国日报全媒体集团旗下《21世纪报》英文编辑。她曾经作为一名自由记者与多家媒体进行合作,包括《半岛电视台》、《哥伦比亚新闻评论》、《时尚先生》等。以她作为首席记者的多媒体报道项目曾获得美国职业记者协会颁发的Edward R. Murrow奖及Sigma Delta Chi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