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城:食用菌产业逆势前行

来源:中国日报黑龙江记者站
2016-04-11 16:13:26
分享

2014年4月1日,龙江森工全面停止了木材商业性采伐,由于缺少原料,黑龙江境内多个黑木耳栽培区域呈现种植规模萎缩的局面,而这期间,作为黑木耳生产历史悠久的东京城林业局,其木耳产量不仅依然维持在一亿袋以上,而且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中。这其中的奥妙何在呢?带着问题,记者来到东京城林业局寻找答案。

走进东京城林业局科技示范园C区的养菌室,工人们正在紧张的忙碌着,他们所做的是食用菌包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也就是成品菌包下架。从2月25号到4月10号,每天将有三万到五万袋的成品食用菌包在这里下架装袋入库储存,种植户购买了成品的菌包后回家就可以直接进行催芽出耳了。

在这热火朝天的食用菌生产现场,工人师傅们兴奋的告诉记者,这个食用菌科技示范园终于赶在大批量做菌前完成了二期扩建工程,产量已达1000万袋,全局十分之一的食用菌菌包都将由他们来提供。那么在国有重点林区全面停伐,各地木耳原料锐减的大环境下,东京城林业局为什么能大刀阔斧扩大生产规模,他的原料从何而来呢?

年产1000万袋菌包,这对于停伐后的任何一家食用菌生产厂家都不是小数,那么这样数字的底气从何而来呢?终于,在厂区的大院,记者找到了答案——锯末。停伐后,食用菌生产原料锐减,东京城人没有气馁,而是不断的寻找新的替代原来,经过精心研究实践,他们成功研发了替代原有木耳菌原料的加工机器——藤条枝桠锯末粉碎机,使得从前的烂枝丫成为大宝贝。按照工作人员的介绍,一亩森林抚育剩余物可加工400斤锯沫,也就是说每年森林抚育伐下来的25万亩藤条枝桠就可以成为这里种植户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木耳原料。

“这种木耳拿到国家农业部检测无公害,并且从各项指标上要超过传统袋栽黑木耳的指标。”工厂技术员范先全告诉记者。

原料解决了,如何改变过去一家一户的作坊式生产方式?提高种植户的效益和产品的品质,2014年,林业局在充分考察论证后投资新建了这个五万平方米的大型标准化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实现了食用菌菌包的规模化生产。

“咱们主要是降低他们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以前就是一家一户生产,一天生产个四五千袋,它管理上不像咱们工厂化这么标准,合格产品达不到咱们的(正常质量)要求,杂菌率高了,生产成本就加大了。”林业局食用菌示范园党委书记陈清利向记者介绍到。

东京城林业局湾沟林场种植户赵仁财告诉记者,每年这个时候得自己在家养菌,又费力又费工,冰天雪地的,手都拿不出来。林业局菌包厂成立了,算一下成本和咱买的差不多,去年尝试着买了一部分,效益还可以,所以今年他准备要扩大规模,多买点。

解决了原料和规模化生产的难题,科技创新也在食用菌生产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菌种、培养基和生产设备上,东京城人也毫不逊色。

工作人员白云带记者来到他工作的地方——养菌室,他介绍到:“二级种的话正常生长周期在四十天到四十五天左右,咱们这个大约在七天左右。咱这个菌丝和菌球你可以看到,特别均匀,到菌包里它所有的生长周期缩短,菌龄一致,萌发特别齐。(它成长的效果也是很均匀的吗?)咱可以看一下这个罐里面,除了菌丝和菌球咱看不到其他杂质,因为咱们采用的是行业内最先进的培养基和超微粉碎技术,更利于木耳菌种吸收这个营养成分。”

在养菌室记者还看到,他们安装了冷干喷气过滤系统和多级空气过滤系统。空气通过多级过滤注入液体发酵罐里头,保证了注入发酵罐里的空气是非常洁净的,一个是搅拌、一个是给菌球提供氧气,保证了菌种的纯度和质量。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之所以听不到噪音,是因为他们没有像传统的液体罐每一个配备了一个小型的压缩机,而是在外面配了一个专用的空气压缩机房,噪音低,也避免其他停电等意外情况,保证了菌种能正常在罐里生长。

除了黑木耳菌包,示范园里还生产加工猴头菇、平菇等菌包。示范园的建成与投产,使得原贮木场317名待岗职工中150人直接转岗就业,按照每人每年20000袋的平均养菌标准,全厂生产的1000万袋食用菌还可拉动500人间接就业。

东京城林业局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工人闫胜飞高兴的告诉记者,他和他的工友大年初六我就来上班了,每天早上七点干到晚上五点,一个月下来能赚四五千块钱,虽然累点,但是大伙非常开心。

东京城林业局副局长蒋建华还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们将对科技示范园的设施进行扩建,努力达到两千万的产能。同时要整合资源,与各大科研部门合作,共同研发食用菌新品种,增强食用菌科技示范园的后劲。全局食用菌生产力争达到1.3亿袋。他们也将利用黑森品牌走向全国的契机, 打造东京城林业局食用菌系列产品,壮大产业规模,提高企业效益,增加职工收入,使食用菌产业真正成为强企富民的项目,让老百姓端得起饭碗、端得住饭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