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交通大学举办了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高端论坛,作为该校纪念建校120周年暨迁校60周年的校庆系列学术活动之一。
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高端论坛邀请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中国制造2025”规划制定课题组成员屈贤明、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应红、华中数控集团董事长陈吉红教授等4名学者分别围绕“中国制造、强国之路”,“云制造”,“智能制造运行实例”等作主题报告,论坛由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首席科学家、机械学院院长陈雪峰主持,500多名师生参加。
西安交大副校长荣命哲在致辞中对参加论坛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西安交大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所做的努力:第一,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根据“一大目标,二大措施,三大改革”,适度扩大教师队伍规模,提高教师质量,实施领军学者等各类人才计划,推广聘任制,优化评价、薪酬体系等;第二,努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建立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6所大学合作,进行教学共享、学分互认、丝路大学评估等;第三,全面推动教育部与陕西共建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以期在教育、创业、社会深度融合等方面为未来高等教育提供探索范例。
屈贤明研究员是交大西迁后培养的第一届毕业生,他深情地说道:“毕业55年来,如果说自己对国家、对制造业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的话,都要归功于交大的培育。”他的报告从我国制造业的现状、与制造强国的差距、2025年我国制造业的前景等方面介绍了我国的制造业。屈贤明研究员指出,可以预测我国在2025年接近世界制造强国水平、2035年达到中等水平、2045年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其前提是我们必须在十年的时间内弥补质量效益、持续发展能力、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差距,解决质量问题突出、经济效益差、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李伯虎院士1955年考入交通大学,1958年被学校选送到清华大学深造。他作了关于“智慧云制造(云制造2.0)——‘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智造模式、手段与生态”的报告。他从智慧云制造的定义、概念模型、系统体系结构、技术体系和云计算的关系、产业化等方面,对智慧云制造做出了全面而详细的介绍,并从航天云网、智慧制造云纵向应用范例和横向应用范例三个方面介绍了智慧云制造的应用。
李应红院士是西安交大的双聘院士,他从航空发动机发展现状与趋势、航空发动机材料工艺新技术、先进航空发动机智造需求三个方面介绍了飞机的“心脏”——航空发动机。作为2025高端制造重点领域之一,“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被列为重大科技专项。他指出,航空发动机是飞机性能、可靠性和成本的决定因素,航空发动机研发难度越来越大、周期长、投资多,发动机推重比逐步提高,燃气室出口、涡轮前进口温度不断提高。先进发动机材料工艺新技术则涉及采用复合材料、双性能甚至多性能结构、蜂窝轻质结构、特种涂层成为必需、异种材料结构连接等方面。
陈吉红教授担任2011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PI教授,对交大的情感深厚而浓烈。陈吉红教授报告题为“数控加工大数据与智能化应用”,他提出“德国工业4.0是‘新瓶装老酒’吗?是忽悠中国的阴谋吗”等问题,并从智能手机的生产中获得启发,从而进一步探索机床的“数字双胞胎”。他从物理-信息融合系统、开放式高档数控系统、伺服装置和电机成套产品开发与综合验证等方面进行了报告。他认为我国离“智能制造”并不遥远,我们可以用工业4.0的智能技术,解决我国工业2.0存在的问题,实现全面突破与局部超越。
校庆期间,西安交大组织了三十余场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涵盖了机械、能源、化工、管理、人文等各个领域。其中包括高端学术论坛,“大师在交大”学术活动,丝绸之路大学联盟(UANSR)常务理事会,重大问题及前沿领域研究成果发布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开放日等,凸显交大的“学术范儿”和“国际范儿”,进一步加深学术交流,提升国际影响。(记者 马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