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该市近期研究制定的《成都市统筹城乡2025规划》进行解读。发布会上,成都市统筹委、成都市国土局、成都市农委、成都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成都深化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相关情况。
据成都市统筹委副主任屈松介绍,该规划围绕成都国际化大城市的目标定位和"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以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为指向,以健全统筹城乡体制机制为重点,以盘活农村土地,资本,劳动力资源为突破口,提出了率先建立城乡一体,和谐相融的幸福城市的总目标。
屈松表示,《规划》将这个总体目标分解成六个支撑目标,即:城乡形态特色鲜明的协调发展区、生产要素平等交换的集成创新区、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成果共享区、社会治理科学有效的善治先进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示范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宜居区。
为推进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确保《规划》的总体目标定位和六大具体发展目标顺利实现,成都未来十年的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将重点从农村产权制度、土地制度、金融制度、户籍制度、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生态保护十个方面着力。
屈松介绍,从改革创新角度看,重点是盘活“三个资源”,一是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创新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机制,建立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市场,改革和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二是盘活农村金融资源,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深化农村产权抵押担保,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方式,健全农村信用体系;三是盘活农村劳动力资源,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升人口服务管理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促进人力资源更加充分就业。
屈松表示,今年的重点是全面推开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深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探索农户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的合理途径。探索开展农业设施设备、农作物、农产品等农村动产及其他财产抵押贷款,力争全市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累计额超过130亿元。坚持“建、改、保”相结合,成片成带推进“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新启动“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100个。
统筹城乡的成都经验
近年来,成都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成效显著,探索形成的统筹城乡经验可在全国推广。据屈松介绍,近年来,成都以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为核心,推进城乡制度统筹、建设统筹、产业统筹、公共服务统筹和社会治理统筹,走出了消除城乡二元体制性障碍的综合性、系统性、整体性的改革新路,探索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具有推广价值、可上升为理论的制度成果。
在城乡制度统筹方面,成都已基本完成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初步探索出土地、资本、人力资源等要素流动的实现路径,全国首创成立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2015年,各类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额累计123亿元;成都农交所各类农村产权累计交易额达499亿元,交易总量居全国同类交易所第一。
在城乡建设统筹方面,成都创新形成“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模式,受到了中农办、农业部的充分肯定和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目前,已建成新农村综合体和聚居点1900余个,230多万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在全国率先创建了乡村规划师制度,实现城乡规划满覆盖。探索跨镇、整镇成片推进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示范建设,示范片、示范镇已覆盖52个乡镇。
在城乡产业统筹方面,成都探索形成农业共营制、土地托管经营、“大园区+小农场”等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模式,其中“农业共营制”被认为是“促进我国农业经营方式转型的重要突破口”。以工促农、以贸带农、以旅助农的都市现代农业整体提升,2015年农业增加值达386.5亿元,同比增长3.9%。
在城乡公共服务统筹方面,成都在制度层面实现了城乡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的基本均衡。破除城乡户籍差别,实现社会保险制度城乡全覆盖、城乡居民参保全覆盖、城乡就业社保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全覆盖,建立了城乡无缝对接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2015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7%,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
在城乡社会治理统筹方面,成都创新设立村(居)民议事会制度,构建起“一核多元、合作共治”新型村级治理机制,促进了民事民议、民定,村(居)民对议事会的满意率达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