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双壳贝类产品时隔19年获准重返欧盟市场。国家质检部门提醒输欧双壳贝类企业,应根据欧盟要求组织生产,健全从源头到成品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夯实产品质量基础。
我国是贝类生产大国,贝类也是出口水产品的主要品种,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对美、日、韩等国年出口贝类达16亿美元。
作为中国最大的虾夷扇贝生产企业,獐子岛集团积极响应,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家共同研讨MSC认证渔场及欧盟对扇贝复关后,中国海洋牧场深层次、更具科学性、实践性的可持续发展课题。中科院海洋所所长孙松与獐子岛集团董事长吴厚刚代表双方签署了启动联合实验室二期项目,标志着北黄海獐子岛虾夷扇贝可持续稳产研究项目正式启动。在未来的合作中,将致力北黄海海洋动力规律、海洋牧场及环境承载能力、识别环境风险因子、专业人才培养等项目,围绕虾夷扇贝可持续稳产课题进行科学研究。
据了解,早在2006年,中科院海洋所与獐子岛集团共同成立“海洋生态养殖联合实验室”,启动了一期项目,重点攻关海洋健康养殖发展新的重大需求以及海水养殖面临的资源和环境等项关键课题,助推獐子岛进入科学指导、精准投放、集成增殖、生态化、可持续的海洋牧场建设新时代。
吴厚刚表示,此前,獐子岛海洋牧场得到世界海洋管理委员会MSC渔场认证、获得欧盟对扇贝产品的“复关”、扇贝产品得到食品类第一个碳标识认证、虾夷扇贝底播增殖向深海区域开发,这些都与科学家的思维、理念密不可分。特别是在海洋环境突发异常等关键时刻,海洋所鼎力支持,獐子岛更受益于科学的判断。双方联合实验室的运作,搭建起的北黄海监测网络平台、鲍鱼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海洋设施装备升级等项目实施,填补了我国海洋事业多项空白,这些都是海洋所积极争取、科学安排取得的硕果。随着海洋气候、生态环境等因素变化,加之公司“技术+市场”战略的转型升级,企业更需要细致了解海上产品生长与海洋动力规律、与营养盐等错综复杂的科学依据,希望在联合实验室二期项目中得到科学的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