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汉中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主动谋事、锐意创新、勇于担当,凝聚富民强市正能量,成功塑造出“真美汉中”的优质形象,并对外形成有效传播。
创新品牌:汉中形象美轮美奂
据记者了解,汉中的城市品牌建设始于两年前。2014年4月,在汉中市面向全国集思广益,举办城市品牌口号征集活动,最终确定了“两汉三国真美汉中”城市品牌。
汉中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谢京帅说:“‘两汉三国,真美汉中’城市形象定位璧合珠联,自成一体。纵向看,从历史的维度讲‘两汉三国’,横向看,从地域的维度讲‘真美汉中’”。
为放大“两汉三国、真美汉中”城市品牌效应,该市编辑出版了美轮美奂的《真美汉中》画册;开展“汉中十大文化符号”和“荣耀汉中系列评选”活动;办起了“两汉三国·真美汉中”网上图片展览馆,共展出精美照片1000余幅,网民浏览量近1000万次;拍摄了“两汉三国、真美汉中”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频道同时刊播“两汉三国真美汉中”城市形象广告。
通过全方位、立体式、多渠道宣传“两汉三国、真美汉中”城市品牌”,使汉中的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2015年12月24日,在广州市珠江之滨举行的“美丽中国最美城镇高端论坛暨中国最美城镇颁奖典礼”上,汉中市一举获得“中国最美十大城镇”殊荣。随着城市品牌影响力的提升,汉中市相继被授予“中国休闲城市”、“亚洲金旅奖•十大文化特色旅游名市”、“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旅游名城”等称号。
创新载体:汉中故事娓娓动听
一年来,汉中市持续开展“文化名城、书香汉中”读书活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理论书籍“充电”。以“百人千场”大宣讲为载体,全市组建“百姓宣讲团”、“时政宣讲小分队”460余个,深入基层宣讲1100余场次,受众达120余万人次。
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顺利通过投票表决,张骞墓作为“丝绸之路”陕西省7个遗产点之一,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汉中市也是陕南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张骞墓申遗成功,为‘汉中走向世界、世界了解汉中’搭建了一座桥梁。”2015年11月12日,张骞使团大篷车队在北京茶博会首秀亮相,与汉中专馆一并集中展示汉中市历史文化、生态环境、旅游资源、有机产品。在当天举行的北京—汉中重点合作项目推介暨签约仪式上,现场签约合作项目66个,总投资达512亿元。
为深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汉中市策划开展“厚德陕西•德润天汉”道德实践活动,2015年7月又启动“最美系列人物”推荐评选活动,实行2月一评,建立“汉中好人库”。去年以来,4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1人荣登“陕西好人榜”,3人被评为陕西省第四届道德模范。
胡万春,汉中市南郑县碑坝镇西江村文书。2015年6月28日,在抗洪抢险的危急关头,为保护集体财产和群众利益,冒雨在村口清理桥涵堵塞物,不幸被洪水卷走遇难。2015年10月,陕西省委发出向胡万春同志学习的决定,要求全省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为民服务放在心上,争做时代先锋,给党旗添光彩。
近日,位于镇巴县巴山镇的西安铁路局巴山工务车间被省委命名表彰为“三秦楷模”。巴山工务车间培育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务实创新”的“巴山精神”,曾被陕西省委誉为“新时期的延安精神”,如一道延伸在巴山深处的英雄轨迹,引领人们立足岗位、敬业奉献。
创新机制:汉中元素绽放精彩
新闻体制、机构改革是全国所有媒体面临的重大课题,市级城市的改革创新更是无章可循,汉中成为陕西省第一个“吃螃蟹者”。
2015年12月9日,在全省率先组建汉中文化传媒集团,孕育了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该集团整合了汉中日报社、汉中电视台、汉中广播电台所属传媒企业、新媒体、经营性职能等相关资源,整合汉中歌舞剧团有限责任公司、汉中电影有限责任公司所有资源,实现了新闻单位经营和采编、企业和事业两分离,有效盘活了文化资产,为全省国有文化企业深化改革探索了科学路径。
汉中市与央视合作的《汉水汉中》、《汉中栈道》、《汉魂汉脉》等“汉”文化符号的大型纪录片均开机拍摄,将陆续在央视纪录片频道等媒体播出。纪录片《汉水汉中》已列入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扶持项目。
依托汉中文化元素,支撑全域旅游发展。融入体现汉中特色的历史元素、文化符号、民俗风情、红色基因,加快兴元汉文化旅游度假区、天汉文化长街、龙岗遗址文化生态园、两汉三国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等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文化与科技、旅游、金融加速融合。(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