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爱耳日:关注儿童听力健康

来源:中国日报黑龙江记者站
2016-03-03 14:09:38
分享

专家:保护听力 警惕噪音、药物等“隐形杀手”

在全球3.6亿听力障碍人群中,中国的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约有2057万,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其中7岁以下聋儿约80万。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等原因每年约新生聋儿3万余名。有12%-15%的青少年的听力健康受到娱乐性噪声的影响。听觉是机体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形成言语功能的基本条件。听力障碍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3月3日是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儿童听力健康”,哈医大二院耳鼻喉科肖玉丽教授提醒,关注儿童听力健康,要从细节做起,警惕噪音和药物等隐形杀手对听力造成的伤害。

家长们需要格外注意家庭噪音对婴幼儿造成的听力损伤,曾有一位女士带着四岁的女儿前来就诊,不知什么时候起,四岁的小女孩对外界的反应感觉总是很“迟缓”。据孩子的母亲黄女士介绍,自孩子几个月起,就一直在家中播放各种音乐,为了培养孩子的音乐细胞,及早进行熏陶。经过听力检查,孩子的听力水平低于同龄的儿童,这也会造成后续的语言障碍、沟通障碍等问题。

噪声可以造成耳聋、耳鸣和听觉过敏等,是造成儿童及青少年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严重的还会出现鼓膜穿孔。马路上汽车的喇叭声、大楼里刺耳的装修声、影院里轰鸣的音响声、卡拉OK、长时间戴着耳机听音乐、经常听电话都可能造成永久的听力损害。早期,噪声对内耳的损伤可能造成听觉过敏或耳鸣,以后可能逐渐出现听力下降。避免接触噪声,在噪声环境中使用耳塞均可以减小或避免噪声对听觉的损害。

医生介绍,孩子的听觉器官非常娇嫩,有些成人认为的微不足道的声音,都可能给孩子带来终身的伤害,生活中刺耳的声音会过度刺激孩子内耳里弱小却非常精密的感应接收器,长期接触噪音的孩子,会造成专注力降低,学习力、耐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家长在这方面需要格外注意。一旦发现自己孩子的听力出现异常,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在所有听力障碍的患者当中,有很多性格孤僻,自卑,继而带来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病患。听力障碍带来的交往障碍,在儿童中最为严重,一般耳聋的儿童,容易有脾气暴躁、精神不集中等行为及心理问题,这都是在成长期听力障碍造成的。因为耳聋的听者常需要别人重复,才能明白说话内容,经常听不到,或听不清,在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的成长期可能会导致孩子慢慢地将自己孤立起来,甚至造成脾气暴躁、性格孤癖或忧郁症等。听力障碍带来的人际交往障碍在成人中也是屡见不鲜的,听觉不灵,常使听者在学校或社交场合中难以跟同学和亲友谈话,对在电话中交谈也力不从心,以至有被隔离感。

要预防儿童的听力障碍,肖玉丽教授建议,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注意,首先要预防分泌性中耳炎等疾病。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影响听力的疾病,其特点是中耳腔内积有液体,这种病目前多数人认为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机体的免疫功能,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得这种病的孩子有的在感冒后突然出现,有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常以耳闷、听力减退为主要表现,少数儿童自述有轻微耳痛,儿童多表现为听话迟钝,误听或注意力不集中,把电视机音量开得很大,学习成绩下降等,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极易被家长忽视,造成儿童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或伴随终身。其次,要慎用损伤听力的药物。许多药物具有强烈的毒性,长期或一次性大量使用,或患儿对这种药高度敏感,都可引起听觉障碍。最常见的耳毒性药物有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等,这些药物主要造成听神经损害。由于小儿在使用这些抗生素时,不能正确反映早期中毒症状,极易误诊或漏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