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天津3月1日电 (记者卫庶、朱虹、靳博、朱少军)亚洲唯一的埃博拉疫苗生产基地——康希诺生物技术公司疫苗产业化基地,日前在天津开发区启动。这个年产超7000万剂疫苗的基地投产后,也将成为国内工业价值最高的人用疫苗产业化平台。而4年前,康希诺尚在天津国际生物医药研究院孵化。
康希诺的跨越式发展,受益于天津着力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发展战略,也是天津专注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生动注脚。
2015年,天津全市生产总值16538.19亿元,比上年增长9.3%。天津牢牢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自贸试验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这五大历史机遇,用制度创新的红利激发企业创新的动力,实实在在为企业解决融资、人才、技术、转型等难题,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
打通融资“肠梗阻”。天津汇川众联科技公司耗时4年设计研发“e住通”酒店智能系统,可代替酒店人工前台,市场推广却遇到资金难题。“我们企业就是‘人脑+电脑’,想办抵押贷款都没东西可押。”公司负责人杨连池说,“多亏政府的贷款风险补偿政策。天津银行授信500万信用贷款,没有任何抵押和担保,目前企业在全国有100多家代理商,客户有700多家。”天津全市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持续在45%以上,高于全国增速超30个百分点。
牵住科技创新“牛鼻子”。2015年,天津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73270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科技“小巨人”累计达3453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500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3%。“十三五”期间,天津市每年将投入财政资金50亿元,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最早全国只有两家公司从事海上溢油回收,随着入行企业越来越多,倒逼我们研发高端智能设备。”天津汉海环保设备公司项目主管程丽丽告诉记者,企业拿到转型升级鼓励政策补贴,目前已研发出可在多种天气下自动检测海上溢油情况的无人机、可检测并回收溢油的多功能无人艇。一年多来,全市有1.2万家企业成功转型,淘汰关停近千家,企业整体效益进一步提升。
打造制度创新高地。作为北方唯一的自贸区,天津自贸区推出两批175项创新措施,已有七成落地实施。建设全国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推动金融制度、产品、工具和服务模式持续创新,大力发展融资租赁等新型金融业态,积极发展产权、股权、现货交易市场,促进各类金融要素平台集聚。人才作为创新驱动的根本,天津在全国率先实施引进人才“绿卡”制度,截至去年底已发放近1.5万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