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享清福 抱团养老成为泉州不少空巢老人选择

作者:陈灵 王丽虹 来源:泉州晚报
2016-02-29 13:32:44
分享

数据篇

泉州市空巢老人22.7万人

泉州市是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据市老龄办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市60岁及以上本地户籍老人95.3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12.68%。与家庭同住的老年人67.5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70.8%,空巢家庭老年人有22.7万人。

为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迅速增长的形势,泉州市近年来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通过积极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站、公立养老机构,鼓励民间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同时创新养老模式,为特困失能老人提供政府购买服务,积极发展多元化的养老模式,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市老龄办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全市有400多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其中鲤城和丰泽共有154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在中心市区已实现基本覆盖。社区里还可设多个居家养老活动点,如鲤城区金山社区现有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1400多人,70岁以上700多人,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有不少。彭玉华、张秀平的家已成为社区居家养老活动点,社区内还有不少这样的居家养老活动点。

分析篇

自选方式养老更自在

“随着经济发展和观念的开放,不少子女在外工作,无法陪伴老人身边,老人们‘抱团取暖’现象出现了。这说明老年人开始寻求自己的方式养老,也反映了当今社会生活方式选择的多样性。”华侨大学通识教育学院副教授肖北婴以自己的姐姐为例说道,“姐姐已经退休4年,每年都会和老同事集体出游2次,他们自行规划路线和玩法,乐在其中。平时,他们也经常聚餐,比如谁从龙岩买了土鸡,或在哪里觅到有特色的餐馆,便相邀一起吃。”

他表示,抱团的成员彼此熟悉,有共同语言,更容易在养老方式上达成共识,大家一起做喜欢做的事,一起交流,心情愉快。抱团养老在一定程度上排解了儿女不在身边的孤独感。而且,这是一种松散的群体结构,没有约束感,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独处或聚集。他认为,“抱团养老”不失为一种不错的养老方式,能让老年人体验到老有所乐。

建议篇

子女仍需常陪伴 给予老人归属感

不过,并不是老人“抱团”了,子女便可高枕无忧。国家心理咨询师、泉州妇女儿童心理服务中心主任徐雪娜表示,因为现实因素影响,许多子女迫于无奈,确实无法陪伴在老人身边。老人与同龄人“抱团取暖”,陪伴效果是很好的,但子女不能因为老人有自己的圈子,就完全对父母不管不顾。

徐雪娜称,人老了会回归到孩子状态,很怕那种被抛弃的感觉。子女如果无法长期陪伴在父母身边,也要在经济上、精神上给予父母支持。如果人在外地,甚至在国外,可以通过手机视频或打电话,关心父母的动态。最好抽时间诚心陪在父母身边,即使是半天也好,不要匆忙来去,陪伴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要给予老人归属感,这样老人知道子女是支持关心自己的,才会放下心与同龄人一起互动、休闲,享受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

“抱团”模式是趋势 鼓励提供平台支持

“‘抱团’养老模式既是未来养老的趋势之一,也是对机构养老很好的补充。”市老龄办商副主任表示,如今的养老模式并不单一,而是多种方式并存。社区养老、村民互助组等,都是值得提倡的方式。“比如德化一些乡村,‘留守’老人多,他们组成互助组,家里的田地一起种,平时生活上也互帮互助;城市社区里,大家互相熟悉,有亲近感,既可以到居家养老服务站,也可以自发组织活动。也许只是每天打一打招呼,也是一种关怀。”她说。

“现在新的小区里,每户都大门紧闭,邻居互相不认识。”她建议,小区也可多组织活动,把老人招呼出来,让大家多走动走动。房地产商若要开发针对老人群体的新小区,可以创新模式,如提供为老人服务的设施、活动中心等,物业服务也加以改进,如开设食堂让老人可报名用膳。各方都可提供各种平台,促进老人们的交流,为抱团养老提供更多的支持,共同促进泉州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