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青岛市南如何解“事难”

来源:大众日报
2016-02-26 17:31:51
分享

随着青岛发展布局调整,市南区似乎成为一个稍显“矛盾”的存在。

一方面,作为青岛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中心,基础条件得天独厚,在外人眼中几乎是青岛的代名词;另一方面,在青岛谋求“做大”的背景下,西海岸新区、蓝色硅谷等经济新高地异军突起,相比之下,市南区承担的经济功能有所弱化,似乎有些应了“市南市南事事都难”之说。

然而,数据说明,破解“事事都难”,市南走出了行之有效的路子——十二五期间,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8%,2015年达到945亿元,是2010年的1.74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6万美元,是2010年的2倍;是全省首个财政收入过百亿的县(市、区)。市南区委书记王久军认为,市南能够迎难而上、突破困局,就是因为咬住‘优’‘美’不放松。”

在青岛市的规划中,东岸城区重在做优做美,即加快城区改造提质和内涵式发展。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区域,市南区的升级转型,是青岛提升中心城区的得意之笔,在全省颇具示范意义。

打造国内重要的区域性服务中心,是青岛重要发展目标。市南区在稳定第三产业支柱地位的基础上,下大力气优化内部结构,使服务业实现了质的提升。

楼宇经济崛起是一个例证:市南区拥有1万平方米以上商务楼宇127座,其中,税收过亿元的24座,5A甲级写字楼占全市的70%。这些高端楼宇内,聚集大型总部企业172家,包括世界500强企业的区域总部45家。

这些“高大上”平台的背后,是服务业“腾笼换鸟”的真实写照:低端企业相继出走,高端产业纷至沓来。“一进一出”,服务业迈向高端。

十二五期间,市南新增金融机构46家,总数160家。2015年,新增主板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1家、四板挂牌企业17家,企业上市和挂牌数量创历年新高、居全市首位。全市七成分行级以上银行机构、七成证券机构、八成期货机构、七成保险机构,均在市南。

市南产业做“优”的另一个着力点,是快人一步的领先性。检索市南近年来重点布局的产业,无一例外是新兴产业。以丰富疗养资源为基础的健康产业,向支柱产业迈进;智慧城区建设,全方位带动信息产业;中介服务业,建起全省首家高端中介暨产业合作联盟……先发布局,回报是丰厚的蓝海。2015年市南区三产增加值86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九成;而在三产结构中,以现代金融、中介服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占比68%。正是这些高附加值新兴产业崛起,使市南牢牢地守住了百亿财政大关。

市南产业“做优”,既是政府提前谋划的结果,同时也是“功夫在诗外”:在市南发展策略中,“宜业”和“宜居”并驾齐驱。

从纽约到青岛的美国人马修偶然来这里,就喜欢上了这座城。他在市南区创办了公司,成为岛城规模最大的服务外包企业,专为大洋彼岸的美国人进行保险保单设计。他传奇性的创业经历已入选哈佛商学院经典案例。

马修式的故事,正在市南处处上演。全市33家外资金融机构,有30家花落市南;青岛现有的17家外资银行中,有15家落户市南。

“像德意志银行、韩国产业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在设立分支机构前,通常要考察一年多的时间。他们的经理人,不仅研究当地招商政策、营商环境,还要实地看民生、看服务、看文化。”市南区商务局副局长陈鹏说。

宜业是基础,宜居是保障,幸福是根本。十二五期间,全区民生支出每年增幅10%,去年财政预算安排民生支出占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8%。珠海路街道东海中路社区居民于佩珍说,在市南生活,日子舒服。8万多名60岁以上的独居和困难老人,每天都有志愿者上门送奶送报;全区绿化覆盖率超过35%,65个社区实现每个社区一处休闲广场……

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