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相城建区十五周年:“亮”成绩“晒”不足

来源: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2016-02-26 13:35:28
分享

2016226日,相城区在高铁新城创客空间举行相城建区15周年新闻发布会暨《相城区志》、《后发崛起》、《阳澄湖之恋》微电影首发式,与到场嘉宾一同回顾了相城建区15年的不平凡历程。

20012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吴县市撤市,分设吴中、相城两区,相城发展由此翻开崭新的一页。相城区政府新闻发言人蒋锐代表相城区委区政府,对过去十五年间相城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阐述。据他介绍,十五年来,相城人民白手起家,以速度赢时间,全面实施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创新转型、人才强区、生态立区、民生优先等发展战略,凝心聚力抓改革、促创新、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经济发展、社会事业、人民生活和城乡环境等各项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在相城后发崛起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用“相城速度”创造奇迹

十五年来,相城区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仅为55.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亿元,工业总产值15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7亿元。到201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7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14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500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11倍、27倍、10倍和29倍,年均分别增长17.3%24.5%16.2%25.3%。至“十二五”末,累计实际利用外资66亿美元,民营经济注册资本达118亿元,2015年进出口总额达42.2亿美元,其中出口29.5亿美元。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分别比“十一五”末提高32.1个百分点和6.3个百分点,达52.3%35.2%;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8.5%,比“十一五”末提高6.5个百分点。全区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74家、高新技术产品867个,上市企业17家。全区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外向发展崭露头角,民营经济渐成规模,生动诠释了“相城速度”,创造了“相城奇迹”。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由“农”向“城”华丽转身

2015年,相城区建成区面积为159平方公里,比建区初(28.45平方公里)增加了130.55平方公里;电力、电信、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和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备;全区形成了“一横两纵一环二射一连”的骨架快速干线网和“十横十二纵”的主干路网,京沪高铁苏州北站的落户,沪宁城际铁路、轨道交通2号线、中环快速路、312国道相城段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的建成,使相城跨步迈入“高速新时代”,并成为苏州重要的交通枢纽;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9%,是2000年的6.3倍。建成了中国花卉植物园、荷塘月色、虎丘湿地公园相城片区和月季公园等一批主题公园。创建了一批省市级美丽村庄、康居乡村和生态村。如今的相城处处折射出一座苏州北部新城的美丽、繁荣、生态、和谐。

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主要产业园区齐头并进

十五年中,相城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阳澄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创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阳澄湖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被批准为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望亭国际物流园创建为江苏省重点物流园区,该区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等称号。中国汽车零部件(苏州)产业基地和开发区装备制造、相城生物技术、太平精密制造、阳澄湖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基地不断壮大,中心商贸城、蠡口国际家具城、渭塘珍珠宝石城、苏州婚纱城、影视基地、元和汽车城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快速发展,为相城的持续增长打下了扎实基础。不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成立了苏相合作区,苏相合作机制不断深化,载体功能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在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作为中心城区的重要拓展区,高铁新城以商贸商务、生态休闲、创智文化等功能为主导的现代化商务区建设已初显雏形。苏相合作区、高铁新城,两大片区正成为相城后发崛起的强大引擎。

社会发展全面协调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凭借着大手笔的投入,统筹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全面均衡发展。建区以来,相城新改扩建学校45所,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6.9%。人均公益性文化设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分别达到0.23平方米和2.5平方米,先后获评全国文化先进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全国科普示范区,获得中国民间文艺之乡、中国曲艺之乡称号。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新改扩建医院11家,每千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4.33张;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2.1岁。获评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评;先后获得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区、省级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省双拥模范区等称号。

2015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6万元和2.5万元,分别是2000年的6.6倍和4.5倍,年均增长10.4%11.7%;常住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70%;本地户籍劳动者就业率和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达到90%95%,全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以上,建成基本保障全面覆盖、补充保障协调发展、托底保障更加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区人民共享着经济发展的成果,共同感受着全面小康带来的实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