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政协委员:探索“互联网+”模式保护传统戏曲

来源: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
2016-01-28 16:01:11
分享

湖南政协委员:探索“互联网+”模式保护传统戏曲
湖南省政协委员、岳阳市文广新局副局长范泽容在联组讨论上发言

“岳阳巴陵戏在50年代与湖北的通城、江西的修水并列为三团,约300多演员,到现在,从事巴陵戏的仅41名,其中演员20多位,武生、武旦等行当缺失,一些曾经风靡的绝技绝活也几近失传,现状不容乐观。”1月27日,在政协湖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联组讨论现场,湖南省政协委员、岳阳市文广新局副局长范泽容发言,谈及加强地方传统戏曲传承保护,建言应借助湖南电视、网络传媒等优势媒介,积极探索实践“互联网+戏曲”保护模式。

加强地方戏曲传承保护迫在眉睫

湖南地方传统戏曲渊源流长,享誉中外。其中湘剧《谭嗣同》等一大批优秀剧目获得中国艺术节、“五个一工程”等国家级奖项;《打铜锣》、《补锅》等花鼓小戏脍炙人口、家喻户晓,中国戏剧表演“梅花奖”演员14名;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获奖剧本11个。在2015年湖南艺术节中,31台大型剧目和18台小戏接连上演,一场场艺术盛宴让资深戏迷大呼过瘾,也让不少普通观众惊呼“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原来我们湖南的戏曲艺术这么美”!

范泽容介绍,备受观众喜爱的湖湘戏曲艺术如今也面临不少困难。一是剧种流失严重。据不完全统计,1959年全国传统戏曲剧种有368种,2013年下降到286种,以一年超过一种的速度在消亡。据省艺术研究院专家介绍,50年代时,湖南约有30多种,83年普查时仅存19种,现在除侗戏、傩戏失传外,现存17个剧种有58个专业表演团体,其中祁剧、常德汉剧、岳阳巴陵戏等7个剧种仅存一个剧团,正处在濒临消亡的境地。二是人才青黄不接。全省58个专业表演团体中主要编剧、导演、表演、音乐等仅二百余人,且人才大量流失,戏校生源不足,许多剧团存在行当不全现象。

“近年来,湖南省政协搭建平台给湖南地方传统戏剧提供了许多重放异彩的机会。在湖南省政协等各界的共同关心下,巴陵戏剧院提振了信心,倾力打造了一台讴歌范仲淹忧乐精神的大型巴陵戏新编历史剧《远在江湖》,将岳阳的‘名楼、名文、名人’搬上戏曲舞台。让濒临消亡的剧种又焕发了新生机。该剧在湖南省艺术节获金奖后,将赴北京巡演。”范泽容说。

借助电视湘军 打造互联网+戏曲

近日,从湖南省文化厅传来好消息,1月29日,2016“百花争春”湖南戏曲晚会将在湖南卫视演播厅录制,这也是湖南首台戏曲春晚,并于正月期间播出。晚会由汪涵担当主持,湘籍著名歌唱艺术家李谷一压轴登场。

范泽容透露,办戏曲春晚这个提议是四年前文艺界别在湖南省政协的讨论会上提出来的,为了加大湖南地方戏的推广,推动戏曲从剧场走进群众生活,才因此诞生的这台戏曲春晚。

“目前,这项工作已经紧锣密鼓的在进行,我们湖南19个地方的特色剧种会在这台晚会上有精彩的演出,我们巴陵戏也会有传人在晚会上进行精彩的演绎,我希望湖南的戏曲春晚能够年年办,而且一年比一年办得更好,希望它成为我们一张新的文化名片。”范泽容说。

范泽容表示,应当借助湖南电视、网络传媒等优势媒介,积极探索实践‘互联网+戏曲’模式,设立类似《我是歌手》的戏曲电视栏目,利用湖南文化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推动戏曲从剧场走进群众生活,不断扩大地方戏曲影响。(记者 刘江娃)

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