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全面开展城乡低保对象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80多万城乡低保人员逐一核对,不符合标准即核即退,遏制错保漏保将不再是纸上谈兵
一把尺子量到底让“人情保”无处遁形
东南网1月2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潘园园) 为避免“错保”“漏保”“人情保”等现象发生,让真正的困难群众享受国家低保政策,实现“精准低保”目标,省政府决定近期在全省全面开展城乡低保对象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精准识别认定低保对象,确定低保家庭及对象中的劳动能力情况,并相应提高各地的农村低保标准,实现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相衔接。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只有真正把低保对象摸清摸准,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把该保的保住,不该保的及时退出,才能扶真贫、真扶贫。”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处长陈晨光介绍,省委、省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扶贫开发工作部署,制定出台推进我省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我省脱贫攻坚战的目标任务。低保作为兜底扶贫的一项重要措施,着力推进“精准低保”,是开展“精准扶贫”的重要前提。作为我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础性工程,扶贫开发对象和低保对象的精准识别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据了解,2015年,我省城市低保人数为12.84万人,农村低保人数为71.66万人,共发放低保金约22.01亿元。为了实现到2020年我省贫困人口全面脱贫,使广大贫困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今年起,省定农村低保最低标准将从2300元提高到2650元。“十三五”期间,每年都将提高350元,到2020年农村低保家庭年人均收入达4050元以上,与省定扶贫标准实现二线合一,将无法通过开发扶贫措施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给予兜底保障,做到应保尽保。
省民政厅表示,全面开展城乡低保对象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就是对现有的已纳入低保保障范围的对象和提标后新申请的低保对象进行全面核查和清理,通过信息化比对和逐村逐户调查,对低保申请人家庭的收入、财产进行核查,看是否符合救助申请的准入条件。经过核查,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群众,要及时地、一个不漏地纳入低保保障范围,对家庭人均收入和家庭经济状况超过当地低保规定标准的,要坚持原则,立即清退。对“骗保”行为及时予以惩戒,对因滥用职权、弄虚作假、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而发生“错保漏保”和工作中不作为、乱作为、不落实的工作人员,依法依纪给予严肃处理。
记者手记>>>
成功在于精准
未来5年,脱贫已成为一场必须要打赢的攻坚战。“精准”更成为脱贫之举成功的关键。
“低保兜底”是扶贫的最后一道屏障。对全省80多万低保对象家庭状况逐一核对,就是要改变以往大水漫灌、低保金“天女散花”的粗线条工作方式,通过深入调查,把低保对象摸清,把家底盘清,切实做到有进有出,应保尽保,实现精准管理。
低保对象精准识别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马虎不得,更不能敷衍。基层干部务必拿出严和实的作风,跑遍每个贫困户,逐村逐组调查、一家一户走访,做到心中有数,坚决杜绝“错保”“漏保”“人情保”等现象,让每一分未来美好生活的“种子钱”都用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