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2016年1月13日刊发稿件截图
在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官寨乡附近有一些山洞,常年迷雾袅绕。生活在当地的村民都想知道那个会冒“仙气”的山洞的秘密,可是没有人敢靠近那里。有些村民甚至认为,那些洞是“山神”住地的入口。
直到1980年,一支旅游资源勘察队到该地勘察,他们发现这些洞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溶洞之一。
织金洞长6.6公里,最宽处175米,相对高差150多米,全洞容积达500万立方米,空间宽阔。广阔的空间确实容易让人误以为它是神的居所。事实上,它形成于一百万年以前,最早是蛇、蝙蝠和野猪栖息之地。
织金洞有上、中、下三层,洞中遍布石笋、石柱、石芽、钟旗等四十多种岩溶堆积形态,其中有的石笋和钟乳石的高度超过100米。
这些钟乳石形成各式各样的景象都是通过数百年的时间才集聚而成,根据不同的景观和特点,织金洞分为迎宾厅、讲经堂、雪香宫、寿星宫、广寒宫、灵霄殿、十万大山、塔林洞、金鼠宫、望山湖、水乡泽国等景区,有47个厅堂。每一个厅堂里都有彩色的声控照明设备,游客可以沿着洞内的石阶徒步前行,欣赏溶洞内的景致。
2015年9月19日,在日本举行的世界地质公园亚太区域会议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评估表决正式批准织金洞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组织成员,织金洞也因此成为贵州省首个世界地质公园。
在织金洞内,各种奇形怪状的石柱、石幔、石花等,组成奇特景观,让游客们身临其境如进入神话中的奇幻世界。这些奇景组成的景致被赋予各种名称,而这些名称多与当地民间传说和佛教故事有关。
因为织金洞包括世界溶洞中主要的形态类别,故而被一些洞穴探险爱好者称为“岩溶博物馆”。
织金洞地处乌江源流之一的六冲河南岸,距省城贵阳120公里,当地是苗族、布依族和彝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当地人延续着传统的生活方式,他们安静地在那片土地上生息繁衍。
近年来,得益于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和贵州旅游业发展的日益兴盛,前往织金洞一探其秘的游客每年都在大幅提升。
对于织金洞周边的百姓来说,织金洞不再仅仅是他们眼中的“神仙洞”,也逐渐成为了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围绕织金洞景区建设的农家乐、农村旅社让游客们在景区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造物神奇的同时,更能体验到包括苗族、布依族、彝族等诸多少数民族在内的独特民族风情。
英文原文见中国日报2016年1月13日19版
英文链接:http://www.eguizhou.gov.cn/2016-01/13/content_23062531.htm
(记者 李洋 杨军 编译 曾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