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了,变好了。”去过麻郎村的人如今都会有这样的感受。
麻郎村位于贵安新区高峰镇东南部,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是贵州扶贫攻坚中难啃的“硬骨头”。
麻郎在精准扶贫道路上加快步伐,从此迎来了赶超的春天。这只是贵安新区变化的一个缩影。
2015年贵安新区的发展翻天覆地: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产业发展快,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体制机制创新深入推进,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2014年底,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分别从托管前的33个村6600户16728人减少到17个村1492户3960人,贫困面从11.6%下降到2.73%。2015年年底,新区实现1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马场镇实现减贫摘帽,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绝对贫困。
城镇化发展:政策扶持
走进麻郎村,宽敞干净的水泥路,整洁亮丽的房屋,映入眼帘。
“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发展落后,老百姓靠几亩田地维持温饱,谈不上经济收入。”村民刘乔英说。
2013年,麻郎村随着高峰镇划归贵安新区托管后,更是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机。
贵安新区围绕居住集中化、环境生态化、产业规模化、收入多元化等目标,建设独具特色的贵安新型农村城镇化社区。
新区大力推进就地就近城镇化,每年安排4000万元民生资金用于农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欠账。通过大力实施“小康六项行动计划”,两年多来,累计投入资金近4亿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成直管区4个乡镇共21个村5069户美丽乡村建设民居整治工作,村寨面貌得到较大改善。
产业转型:创业就业扶持
王培厚是平寨地地道道的农民。随着家乡建设越来越快,他看到了贵安新区的新商机,他重新装修了自己的房子,开设一家酒吧。
“政府鼓励我们自主创业。在家创业,能照顾家人,收入也不少。”
在平寨社区,像王培育这样趁着新区发展“东风”变成“小老板”的人不少。随着新区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一批农家乐、休闲酒吧,成为当地群众重要的增收渠道。
天蓝,地绿,水清,气爽,一个可以深呼吸的地方——这是现在的贵安新区给众多考察团、投资者的第一印象。
贵安新区在全国率先规划了大数据产业基地,以大数据产业孵化园为核心,富士康智能手机生产为龙头,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建设为支撑,规划建设的贵安云谷为核心,云服务和大数据分析应用为引领,云基础平台建设、大数据开发应用、营业模式创新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集群。
贵安新区创新帮扶措施,加大就业培训力度,推进“一户一人”就业工程,新区引进的开发建设企业及道路施工、绿化工程等就近提供了2万余个就业岗位,3527名贫困对象通过就业创业实现脱贫。
创新机制:政策落地扶持
在马场镇平寨社区服务中心,村民陈光贵告诉记者:“每次来中心办事,方便省心,家门口就能享受一站式服务。”
作为基层党建组织的重要载体和平台,马场镇成立了29个村级便民利民服务站及一个镇便民利民政务服务中心,将社保、农办、低保、养老保险等11个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服务项目延伸到农民“家门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贵安新区搭建“三级”立体政务体系,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险、计生服务、合作医疗等23个事项纳入村(社区)便民服务工作站,让群众办事“足不出村”。
此外,新区还出台了《直管区“131118”决战贫困行动计划》等“1+7”配套政策、《新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直管区推动土地流转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指导意见(试行)》等,真正做到政策扶贫。
管好项目:产业培育扶持
2014年11月28日,在贵安新区举行的投资洽谈会上,新区成功签约总投资额达450亿元的投资项目41个。
走出去,请进来,积极搭建开放平台,贵安新区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在2014年末收获了不小的成果。
贵安新区2014年和2015年扶贫项目备案率达到100%。先后实施特色蔬菜产业、精品果业、小康路建设、小康水、生态移民搬迁、雨露计划,705个贫困户1933人受益。
为了发展产业培育扶持,新区规划建设麻线河、马场河、羊昌河流域等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建成园区主通道北斗湖路。此外,引进台湾红柿子、山东华诚、贵州江成、贵州向黔进、贵州众隆等龙头企业,合同投资30余亿元,计划建设10个以上现代农业园区。通过有序参与新区开发建设和产业发展,新发展合作社128家,王家院葡萄、大乐歌蔬菜、松林猕猴桃、龙山红桃等合作社积极组织带动农户发展蔬菜、水果等产业,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5609元增加到2014年的8560元,预计2015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0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