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特色文化产业:新常态下的新动力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特色文化产业:新常态下的新动力

黄龙玉 记者 杨峥 摄

特色文化产业:新常态下的新动力

彝族刺绣 记者 黄喆春 摄

特色文化产业:新常态下的新动力

鹤庆新华村银器制作 记者 刘建华 摄

特色文化产业:新常态下的新动力

剑川木雕 记者 杨峥 摄

特色文化产业:新常态下的新动力

特色文化产业:新常态下的新动力

华宁陶 通讯员 曾永洪 摄

特色文化产业:新常态下的新动力

傣族手工慢轮制陶

特色文化产业:新常态下的新动力

建水紫陶 记者 杨峥 摄

2014年11月29日,世界最大规模的手工艺品展——意大利米兰国际手工艺品销售展上,来自石林阿着底的刺绣惊艳了西方客商,这一有着彝族撒尼人血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了强大的市场魅力,斩获200多万欧元订单。去年10月,世界工艺文化节暨第九届中国(东阳)木雕竹编工艺美术博览会上,云南根艺销售首次突破100万元,预定200多万元,单位销售数量达到各省之最。

2014年,云南省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特色文化产业的产业发展规划,“金木土石布”5个门类的发展布局一经亮相便在业内取得充分共识,在市场上引发了关注和共鸣。找准定位、盘活资源、遴选产业、推出大师、锻造品牌、加强融合、多渠道展示、完善营销体系,云南特色文化产业在生态中创意,低碳发展,助推了云南区域经济发展并惠及民生,成为云南经济新常态下的新动力。

金、木、土、石、布

应势而为的产业发展布局

有着丰富自然资源和浓郁的民族文化资源的云岭大地,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花开遍地。2014年,根据省委分管领导创意,经组织专家研究论证,云南创造性地确立了“金、木、土、石、布”五位一体的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发展体系,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通过数代人的“守艺和创艺”,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形成了既有充分文脉传承又影响辐射国内外的金、木、土、石、布“五韵盛景”。按照材质划分,“金”包括斑铜、斑锡、乌铜走银、珐琅银器、银饰及民族刀具等金属类工艺品;“木”包括剑川木雕、红木木艺、根艺、竹编、藤编、草编等木竹藤草工艺品;“土”包括建水紫陶、华宁釉陶、易门陶、香格里拉尼西黑陶、傣族曼仑陶、滇中彩陶等陶瓷工艺品;“石”包括翡翠苴却砚特色石砚、麻栗坡祖母绿、马关石榴石、保山南红玛瑙、怒江碧玺、腾冲火山石工艺品、会泽迤砚、昭通紫砂石壶等石雕石刻工艺品;“布”包括彝族、苗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布依族、傣族、景颇族、纳西族、壮族、基诺族等多民族刺绣以及扎染、蜡染、织锦等布类工艺品。云南省计划到2020年,把“金木土石布”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打造成为云南文化产业的重要门类,培育出多个年产值上千万元的民族民间工艺品示范村、龙头企业、知名品牌和示范区。使其成为带动就业、活跃文化市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民族文化保护传承、提升云南文化影响力的惠民产业。

为助推特色文化产业形成可持续发展态势,2014年,文产办通过各种活动的举办积极将“金木土石布”推向前台。“建水紫陶传家宝设计大赛”和“书画名家走进千年建水紫陶”活动,扩大了建水紫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陶瓷界的影响力。“华宁陶拉坯邀请赛”进一步提升了华宁陶的品牌效应。“针尖上的云南刺绣大赛”暨“云南十大刺绣名村镇”评选活动,提振了云南省多民族刺绣行业的信心。“文化产业特色企业、特色村寨、特色协会”评选活动,扩大了云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的社会影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分享到6.79K

相关报道

亚太再平衡 投掷
中国企业“征服世界”需要应对哪五大挑战? 制造业出海:美国产“中国制造”正在崛起?
惊悚!蕾哈娜横躺白鲨口中妩媚秀身段 52岁“杰克船长”与28岁双性恋女友完婚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专题

      2015年地方两会大幕拉开。

      详细>>

      今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详细>>

      热烈庆祝澳门回归十五周年。

      详细>>

      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圆梦北京之《90后的青春》

        详细>>

        圆梦北京之《梦想成画》

        详细>>

        圆梦北京之《闯关大年夜》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