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文化产业:新常态下的新动力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经济效益明显
民族传统技艺惠民成果突出
“长湖镇绣女张兰芳,2014年从绣品厂(普氏民间绣品有限公司)领取了8.6万余元工资,过去家里主要靠种地维持生计,近些年刺绣让她赚了钱,家里又开了农家乐。”石林县文产办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云南民族民间工艺产业不仅激活了传统民间文化,造就了大批知名民族民间工艺品村,使传统技艺得以传承、发展,还带动了众多从业人员,农民家庭增收效益突出。
张兰芳8.6万余元的刺绣年收入只是阿着底村刺绣产业带动了千家万户的一个缩影。这个村的刺绣产业在村长普菲的带领下,摸索出绣品厂+协会+会员的刺绣产品运作模式。2014年,石林阿着底村的普氏刺绣公司积极拓展海内外市场,拿下诚意订购金额1.4亿人民币,当年实际完成订单7200万元。随着“阿着底”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上赢得越来越多粉丝,刺绣协会旗下的会员已辐射到楚雄州、文山州和红河州的部分乡镇,共带动正式会员3200人,加上松散型会员达到8700人,其中,成为正式会员的绣娘平均月收入达2200元,松散会员平均月收入1500元。
2014年9月,光明日报社和云南省委宣传部共同签署《共建特色文化产业研究基地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搭建一个集中政府、学界、媒体资源的开放式平台,为云南省的特色文化建设和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统筹推进特色文化商品和服务贸易,鼓励和支持云南特色文化企业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着力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特色文化产业“走出去”格局,走出一条开拓创新的新途径。
亮点
云南“玩泥巴”的历史和未来
云南的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4000年前,云南就有了制陶:烧制温度800℃左右的傣族原始手工慢轮制陶;烧制温度900℃左右的香格里拉尼西黑陶;烧制温度1200℃左右,古朴拙雅的建水紫陶;烧制温度在1250℃美轮美奂的华宁绿白釉彩等等陶器闻名于世。其中,建水紫陶以“手工拉坯、名人书画、阴刻阳填、无釉磨光”的独特工艺而名列前茅,器形具有“质如铁、亮如镜、润如玉、声如磬”的特点,使其以“盛食物而隔夜不馊,泡香茗而味美纯正,插鲜花而经久不凋,栽盆景而其根不烂”闻名。(完)(记者段毅 张琳)
相关报道
- 云南省院微信公众号获国信办表彰
- 云南某预备役师:野营拉练唱响打仗基调
- 中国建设银行云南省分行与缅甸合作社银行签署跨境人民币合作协议
- 云南省确保9条高速公路年内建成通车
- 中国低碳产业委员会云南联络处正式成立
热门推荐
更多>- 章子怡落泪答应汪峰求婚 台湾坠机事故3人仍失踪 家属说明会确定同机同赔原则 成都90后女孩陪猫咪安乐死前的24小时 四川凉山慰问团携66头肥猪慰问官兵(组图) 四川“熊猫爱情走廊”守护人 大雪中巡山拾垃圾 百荣商户摆地摊甩卖浸水鞋
- “皇家一号”系列案在新乡中院开审 台湾失事航班大陆游客家属抵达现场悲痛欲绝 重庆街头惊现“冥币哥”征90后美女入土为伴 广东惠东火灾初步估计死亡17人 嫌犯已被控制 河北石家庄一中巴车发生自燃 跳小苹果截肢男孩圆梦 驾飞机“冲上云霄”
- 陕西第四只大熊猫因感染“犬瘟热”死亡 深圳车站装甲车变景点合影挡风为旅客“服务” 春运:空中俯瞰广州火车站 不一样视角别样感受 直击台湾复兴航空失事班机打捞现场 开封六旬老人晒2000余张结婚证 盼众人珍视婚姻 “瓷娃娃变身钢铁侠公益计划”在京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