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西部成为我国重要粮食增长极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11月13日, 记者近日在吉林省西部的松原市和白城市采访时欣喜地发现,尽管遭遇近5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今年粮食产量仍可望达历史最好水平。随着国家多项重大增粮工程渐次展开,昔日以干旱盐碱风沙著称的这片区域已经逐渐沙消碱淡,由白变绿,正在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增长极。
2009年至2013年,这一地区粮食总产由132.3亿斤增加到276.05亿斤,5年增产143.75亿斤,占同期吉林省粮食增产量的65.9%,占全国增产总量的10%。在国家粮食安全体系中举足轻重,成为支撑吉林乃至全国粮食持续增产的重要区域。
松原市和白城市降水少蒸发大,风沙灾害和土壤盐碱严重,是吉林省国家级贫困县最集中的地区,也是生态最脆弱的地区之一。
吉林西部耕地面积3000多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30%以上,也是全省中低产田集中和风沙盐碱干旱频发地。2007年以来,“引嫩入白”、大安灌区改造、哈达山水利枢纽、西部土地整理等工程相继开工,截至今年9月底,累计新增耕地142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215万亩。
与此同时,投资62亿元,引嫩江、松花江等河洪水济214个泡沼湖泊,构建引、蓄、灌、排、提相结合的“河湖连通工程”在这里全面展开。这项工程每年补充地下水2亿立方米,将支撑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80万亩,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持续保障。
记者近日在这里采访时发现,水土匹配的新增耕地已渐显增产潜力。镇赉县在新增耕地上连续6年种植水稻近10万亩,亩产近600斤;大安市也连续4年试种水稻,亩产近500斤;松原市种植面积为8万亩,亩产达千斤。
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材料,目前的工程全部完成后,还将新增耕地逾百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200多万亩,年增产粮食数十亿斤。吉林西部光热资源充足,土壤偏碱性,所产大米属于弱碱性健康食品。“新增耕地产出的粮食完全是可调出的商品粮,这个地区将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吉林省粮食局局长韩福春说。
热门推荐
更多>中国的女性苦行僧:行脚乞食 露宿野外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首次进入中学课堂 记者探访“双十一”后的阿里巴巴总部(组图)
世界最高与最爱男伦敦相见欢
温州高速大客车变“火车” 21人险中逃生
流浪夫妻背硬币到银行 换300元寄大学生女儿
靖边一32岁女子产4胞胎 父母喜忧参半担心奶粉钱
武汉一高校遭200吨渣土堵门(组图)
佛山举行比基尼推手大赛 庆祝武术名城十周年
郑州市高速路口现“职业带路人” 起步价40元
中国空军女飞行员“领舞”中国航展
香港13辆跑车深圳飙车被扣 司机多为中老年人
探访“8岁7公斤重”女孩家 未能改变的命运
宝鸡一公司私售90头淘汰奶牛 32头病牛被深埋
美女教师和她的山顶幼儿班
机长回应淡定播报飞机故障事件:这是应该做的
探访武汉寻常陋巷里的“平民定制”
汉武帝长公主墓地确定 曾被误认为荆轲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