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城市将建立积分落户制度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第一时间获取世界杯赛事双语动态。
“N”项配套
就业、教育、医疗、养老和住房等全面跟进
在户籍制度自身改革的同时,各项配套措施如何落到实处?这是人们更为关注的问题。结合意见,教育部、财政部、卫生计生委等相关部委负责人进行了一一介绍。——就业失业:在就业失业登记管理上,将实现农民工就业信息全国联网,并为农民工提供免费的就业信息和政策咨询;面向农业转移人口全面提供政府补贴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
——子女教育: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将被纳入各级政府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按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校的人数来拨付教育经费;支持地方以普惠性幼儿园为主,解决随迁子女入园问题,推动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逐步完善并落实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推进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
——医疗卫生: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被纳入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完善并落实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和异地就医结算办法,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实施统一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养老保险: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加快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
——社会救助:完善以低保制度为核心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城乡社会救助统筹发展。
——住房保障: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并采取多种方式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基本住房需求。
随迁子女将逐步享有在流入地高考资格
据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记者施雨岑、吴晶)根据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3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就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工作所做的解读,我国正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以及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等各个环节,加强随迁子女教育服务。刘利民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随迁子女的教育,近些年来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一起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推动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教育并且参加升学考试。据刘利民介绍,国家在2010年启动实施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专门设立“城市学前教育的综合奖补”项目,支持地方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普惠性幼儿园为主,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园问题,目前已有逾300万人次幼儿受益;近年来公办学校接收随迁子女教育保持年均百万以上的增长,截至2013年底,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随迁子女约有1200万人,其中逾八成在公办学校就读;在国家政策带动下,多数省份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不收费;根据国务院部署,今年已有28个省市开始解决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的问题,有五六万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报名参加。
随迁子女接受教育问题事关教育公平,此次《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要结合随迁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年限等情况,使其逐步享有在当地参加中考和高考的资格。刘利民表示下一步还要推进四项工作。一是指导各地把常住人口包括随迁子女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之中;二是要求各地按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校人数拨付教育经费,同时加大中央财政对各地接收随迁子女学校的专项奖励力度;三是坚持分类指导,要求各省市因地制宜,合理确定随迁子女入学政策,保障他们平等接受教育;四是不断完善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这项服务更好地加强对随迁子女接受教育的服务工作。
据悉,以“一人一号、终生不变”为宗旨的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覆盖全国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所有学生,不仅可为随迁子女跨省转学提供便利,也可杜绝虚假学籍、高考移民。
用户籍制度改革筑牢公平公正之基
国务院30日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标志着这项重要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亿万群众的期盼与热望,不仅在于城乡户口登记的统一,更在于消除不同户口所附着的利益差异,将公平公正的美好愿景一步步照进现实。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在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然而,随着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二元户籍制度却像一堵无形的墙,给国民贴上不同的标签,按照身份不均地分配公共资源。一旦贻误改革深化的时机,户籍坚冰将会冻结人民的权益诉求和社会的发展活力。当下,户籍制度改革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涉及面之广、措施之实前所未有,彰显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和敢于担当、务实进取的作风,也必将最大限度凝聚起改革共识。
对于改革全面深化而言,户籍制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一项必须优先推进的基础性工程。与过去的局部调整相比,此次户籍制度改革有一个整体构架,是一次总体调整,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农村产权改革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将全面跟进,并给出明确的时间安排,既是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也让改革的蓝图日渐清晰。
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逐步深化。应当看到,中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大小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仍然较大;许多福利待遇与户籍制度长期挂钩、难以剥离;各类群体的利益诉求多元多样、难以协调,这些不容回避的难题和难以逾越的国情,决定了户籍制度改革将是一个艰巨、复杂和长期的过程。如何迎难而上、逆流而进,考验着改革操盘者的勇气和智慧。人们坚信,在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广泛的民意支撑之下,消融户籍壁垒可期,实现公平公正可待。
(记者余晓洁、邹伟)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
相关报道
热门推荐
更多>浙江龙湾消防兵拍写真展军人风采 堪比大片
山东青岛集装箱压扁轿车 女司机奇迹生还
河南旱情如同烈火 为解禾苗干渴村民夜宿地头
驻青岛海防部队实弹演练 精武标兵展绝技
奥运冠军杨威之子呆萌写真曝表情多变惹人爱
网传邯郸一交警执勤时触电身亡 邯郸交警回应非交警
奥运五环矗立南京迎青奥
枪法精准 配合默契 实拍“90后”狙击组合
东莞5女殴打1女 1壮男出手相救单挑5女
浙江宁波消防战士拍“特殊婚纱照” 浪漫唯美
以色列摄影师拍“水滴艺术” 展现创意唯美画面
郑州一民房发生火灾 已致3死10伤
河南大旱多地供水告急 村民抓阄排号取水
西安50米车道现5个标线 迷倒司机
男子王府井劫持女孩 上千人围观
高温下绿皮车发车前的4小时准备
“90后”狙击组合 枪法精准配合默契
新疆武警情定边防 界碑为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