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十条” 还“朋友圈”一方净土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第一时间获取世界杯赛事双语动态。
分析答疑
综合新华社消息如今,朋友圈和公众号发展迅猛,在给人们带来信息传播和互动交流便利的同时,也逐渐成为谣言及违法信息的集散地,危害正常的网络传播秩序和公共利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7日正式发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简称“微信十条”),规范以微信为代表的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
对此,有关业内人士就《规定》出台后是否能有效规范即时通信工具乱象、实名制是否会侵犯个人信息和隐私、是否将影响个人意见的自由表达等网民关切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答疑。
第1问
为何要制定《规定》?
治理违法信息大肆传播的乱象
“微波炉加热食物致癌,请扩散!”“某某学校发生食物中毒,求转发!”……当前,许多微信用户都收到过此类不实信息的骚扰,有的甚至还衍生出很多“夸张”版本。
网信办数据显示,我国即时通信服务用户已突破8亿。然而,这些即时通信工具平台也因存在涉恐、涉暴、涉黄等违法信息大肆传播的乱象而饱受诟病。
网信办发言人姜军说,根据互联网企业及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受理的举报情况来看,广大网民对少数人利用这一应用发布涉恐、涉暴、涉黄等违法信息,肆意传播诽谤和谣言信息深恶痛绝。社会各界强烈呼吁规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使之成为真正让广大网民能够充分理性发表意见、观点、建议和即时交流信息的平台。《规定》的出台将有利于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有利于提升即时通信企业的服务质量,有利于维护广大用户的合法权益。
微信、易信、陌陌等即时通信工具运行团队负责人普遍表示,当前出台《规定》很有必要,这将对他们加大治理网络乱象提供重要依据和有效抓手。
“2005年,国家颁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推动了互联网新闻行业快速健康发展。当前,即时通信工具已成为网民的主要沟通工具,新形势下出台《规定》也将对行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易信市场部总经理袁佛玉说。
“《规定》总体上是适度的,强调了发展和管理两个角度并重。”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方兴东提醒,要谨防一些地方部门可能出现超越条款的过度管理。
第2问
“实名制”是否会侵害个人隐私?
以“后台实名、前台自愿”为原则
《规定》指出,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通过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后注册账号。
采访中一些人士担心,如果即时通信工具使用者进行真实身份信息注册,是否会“矫枉过正”,影响其个人信息安全。
为此,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负责人徐丰回应说,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依法依规督促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落实主体责任,在真实身份信息注册各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实名认证’将大大增加不良用户发布不良信息的成本。”陌陌运行团队有关负责人表示,“陌陌一开始就采取类似‘实名认证’的措施,每个手机号码只能注册一个账号,对用户信息也有着严格的保密机制,效果一直不错。”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沈阳表示,保护个人隐私就要求相关管理者不要轻易介入私人交流空间,特别对非公开传播的通信内容管理要进一步加以规范。
以发布时政信息为主的自媒体公众账号是否会被关闭?
第3问
取决于是否依法依规发布内容
《规定》的出台,将有利于规范公众账号的发布行为。《规定》要求即时通信工具使用者无论以何种形式向公众发布信息,都应当遵守服务协议,遵守“七条底线”。同时,《规定》还对时政类新闻的发布、转载提出了要求。因此,自媒体公众账号是否会被关闭,取决于其是否依法依规发布内容。
第4问
是否会影响网络言论自由?
普通用户只需遵守“七条底线”
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和完善,极大地扩展了言论自由空间。据《2013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公布数字显示,中国网民每天发送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信息超过200亿条。
业内人士表示,有的网民担忧《规定》会影响网络言论自由,其实这是没必要的。
网信办发言人姜军说,《规定》对于向社会公众发布信息尤其是时政信息,规定比较严格,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讲,只提出要求遵守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利益、公民合法权益、公共秩序、社会道德风尚和信息真实性等“七条底线”,在这“七条底线”之上享有充分言论自由。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微信运行团队有关负责人表示,任何管理办法的制定都是为了抑恶扬善,满足多数人的更好表达,同时约束和严惩极少数人不良信息的传播。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韩晓宁认为,“实名”更多的是一种管理手段和对不当言论的震慑行为,而“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在为网络谣言追责提供基础的同时,更有利于畅通网络信息传播渠道。
对微信群组朋友圈等功能有何影响?
第5问
向公众发布信息需遵守“七条底线”
《规定》第二条规定“本规定所称公众信息服务,是指通过即时通信工具的公众账号及其他形式向公众发布信息的活动。”群组和朋友圈具有私密和公众双重属性。对用户的私密社交行为,《规定》明确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保护用户信息及公民个人隐私。对用户通过上述功能向公众发布信息的公众属性行为,《规定》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与用户签订协议,用户应按照协议约定遵守“七条底线”。
用户反复举报不良信息却未得到受理怎么办?
第6问
可直接向网信办举报
《规定》第五条规定:“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及时处理公众举报的违法和不良信息。”公众如果发现举报未能得到及时受理,可以直接向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管的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一经核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将依法依规作出处理。
四条
干货
新闻单位公众号才能发布时政新闻
“干货”
1
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取得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关资质。
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从事公众信息服务活动,应当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
“干货”
2
未取得相关资质的公众号将不得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
“微信十条”第七条规定,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为从事公众信息服务活动开设公众账号,应当经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审核,由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向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分类备案。
其中,新闻单位、新闻网站开设的公众账号可以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的非新闻单位开设的公众账号可以转载时政类新闻。其他公众账号未经批准不得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
“干货”
3
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保护用户信息和公民个人隐私。
“微信十条”第五条规定,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各项制度,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保护用户信息及公民个人隐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处理公众举报的违法和不良信息。
“干货”
4
贯彻实名制。
“微信十条”第六条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通过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后注册账号。
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注册账号时,应当与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签订协议,承诺遵守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利益、公民合法权益、公共秩序、社会道德风尚和信息真实性等“七条底线”。
网信办发言人表示,“七条底线”是本着“底线思维”提出的最基本要求,是管理的底线,是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新华社)
业者
回应
腾讯将积极协助阻断不良信息传播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王晓晴)来自易观的统计显示,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即时通信工具主要是微信、qq、chaton、陌陌、line、yy、飞信、易信。排名第1的是微信,微信上公众账号众多,最新数据为580万个,因此,业界普遍认为《规定》主要是针对微信上的公众账号。不过,腾讯有关负责人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时政类公众号在整个微信公众号中占比很小,1%都不到。
对于新规,腾讯第一时间作出回应,称《规定》的主要意图是抵制谣言等不良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传播,并对谣言的源头进行查证和严惩,从而建设一个安全、健康的互联网环境。
腾讯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在相关信息被权威机构判定不实或者接到用户举报并核实举报内容属实后,通过技术识别系统、举报人工处理系统和辟谣工具积极提供协助,阻断这些不良信息的进一步传播。该负责人透露,腾讯在今年第一阶段对微信公众平台上恶意传播谣言行为予以了严厉打击,删除文章近5000篇,封停账号上百个,累计封停公众账号3万个。
《规定》第六条要求:即时通信服务使用者通过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后注册账号,实名制标准要求持身份证照片、绑定手机号、绑定银行卡三项标准符合一种即可。由于现在的公众账号使用者既有公民个人,也有企事业单位等机构,申请注册公众账号时均需要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腾讯方面称,这一点与腾讯公众平台一贯坚持的运营方式是一致的。“个人注册微信公众账号时,运营者必须提交有效身份证件,同时上传本人手持证件的清晰照片,机构注册公众账号时,要提交企业营业执照等相关资质证明,经过确认比对后方可开通公众账号。因此,《规定》的出台对微信公众账号的注册流程并没有什么改变。”腾讯公关部负责人如是说。
专家
说法
清理掉低劣内容公众号会更健康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王晓晴)《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的出台引发业内关注,易观智库分析师李欣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规对公众账号提出审核备案的要求,并对时政新闻发布的设限,意在促使即时通信行业的运营更加规范有序,阻断谣言传播链,各界不应把《规定》误读为政府对公众账号的一种压制。
李欣然认为,对于微信、微米、陌陌、来往、易信这些信息服务提供者所提出的规定,将会促使即时通信行业的运营更加规范有序。信息服务的提供者在取得相关资质的前提下,要更加注重对公众账号的实名注册管理,这对于非官方的内容提供者(自媒体)而言,意味着更加严格的管理。一些本着营销目的,试图捏造谣言、发布色情淫秽内容去吸引眼球的公众账号将会被清理;面对明确的处罚规定,更多公众账号的运营者也将在衡量违规成本后,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众多的公众账号将被纳入到更为严格、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中,未来公众账号的运营将更加规范、有序。依靠低下、劣质内容夺取公众眼球的公众账号被清理后,“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将不会再发生,更多内容优质、健康的公众账号将会受益。
“《规定》的发布对于非官方的、以新闻资讯发布为主的信息服务使用者(公众账号)影响是最大的。在未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之前,这些非官方的公众账号将不可以对时政类新闻进行转载和发布,这也是政府对新闻舆论把控的强化,对保证所传播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专业性是有利的。”李欣然说,“在以往非官方公众账号对新闻的发布中,出现了很多篡改、捏造新闻或是打着新闻旗号发布谣言的情况,这些虚假新闻借助即时通讯工具用户规模巨大、信息传递速度快、使用者之间信任度高的特性,被广泛转发和传播,最终形成谣言传播链条迅速扩散,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这些在即时通信工具中传播的虚假新闻和谣言更具隐蔽性和蛊惑性,也更难得到有效的监管和控制。加之即时通信工具的自身谣言清洁机制也相对较弱,对于谣言的评论不会曝露在公众视线下,因此在谣言被质疑和辟谣的过程中能看到的人也非常有限。可见,在新闻传播的源头进行把控显得十分重要。”
李欣然表示,各界也应注意不要把《规定》误读为政府对公众账号的一种压制,在规定中也对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人民团体开设公众账号进行了鼓励,未来在更加规范、有序的即时通信运营监管体系下,公众账号将成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公众需求的重要工具。
热门推荐
更多>武警官兵连夜救援甘家寨 体力不支中暑晕倒
图片故事:双性人21年的模糊人生
中美海军水兵在青岛举行友谊比赛
新疆“草根慈善家”阿里木江前往灾区为灾民做手抓饭
南京“高姐”车厢内大跳“小苹果”“倍儿爽”
云南鲁甸地震遇难人数增至615人
Q版军旅漫画:献给无私奉献的军人爸爸
“火力—2014·库尔勒A”:第1集团军某炮兵旅西北大漠铸利剑
切糕王子带一万斤切糕抵达鲁甸灾区
2014年海峡两岸海上联合搜救演练直击
新疆莎车暴恐案后第一个诺其巴扎
云南鲁甸震区:废墟上的家
鲁甸地震灾区:白色的爱
第18届中国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团体冠军揭晓
天降飞刀插入大爷头部10厘米 只剩刀柄在外头
三亚渔民捕小鲨鱼出售每斤10多元
女子不满前男友嫌其胸小 丰胸后硬如石头
石家庄:堆30年9层楼高垃圾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