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落实公报的战略部署,今后会更加注重司法的公正性和便民性,让司法更好地为百姓伸张正义。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认为,将农民财产权写进公报,这意味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开始破冰。公报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甫一公布,就成为国际关注重点。英国《金融时报》则认为,中国政府承诺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可以理解为发出信号: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将结束政府影响价格形成的做法。
“在很大程度上,中国目前的经济改革是治理的创新和实践,”海外媒体曾这样论述。从统治、管理到治理,海外媒体和专家不仅注意到中国决策层执政思路表述的些微变化,更据此感知中国未来社会经济改革的温度和方向。
昨天下午,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公报也正式公布。今天,新华网特别邀请了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央纪委监察部特邀监察员任建明为网友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反腐倡廉工作做出的重大部署。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已经在国际社会引发广泛讨论,海外经济学家和观察家纷纷在第一时间发表看法。虽然海外舆论对会后公报的反应存在分歧,不过总体上对中国改革前景依然乐观。
“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12日闭幕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会议公报新意频现、亮点不断,引起香港各界人士高度关注。
“中国的许多变化可能都是内部的,但中国块头巨大,这意味着即便内部改革都能影响全世界,”美国《康特拉科斯塔时报》评论道。“过去几十年中国取得巨大成功,原因就在于中国能够不断变革,不断适应形势的变化,”美国投资家、贝格鲁恩治理研究会主席贝格鲁恩这样总结“中国经验”。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12日在北京闭幕,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受到台湾媒体高度关注。台湾与大陆的经济互动密切,早已唇齿相依,对于三中全会推出的各种改革,台湾绝对不能只作壁上观,更应该积极参与,为台湾下一阶段的经济发展创造机会。
社评说,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确立了明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香港商报》说,在“一国两制”之下,香港与国家将可进一步良性互动,进一步分享祖国发展释放的红利,一同为实现中国梦向前迈进。
历经35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当代中国,迎来新一轮改革的壮丽征程。在35年的改革历程中,我们谱写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靠的是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
公开透明正成为各级执政者的基本理念。从上世纪80年代初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年两会和外交部设立新闻发言人,到2003年正式建立新闻发布制度,信息公开的力度越来越大。引导舆论,沟通政府与社会公众,这是有效的润滑剂;塑造形象,提高政府美誉度和公信力,这是宝贵的展示台。
为期4天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谋定了将决定中国至2020年乃至更长时间国运的改革路线图。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如果说“赶上时代”是拉开改革大幕的目的,那么“引领时代”则是开启深化改革历程的目标。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所思所望,是顺应大时代的潮流,坚定不移让改革乘势而上,不失时机让发展更上层楼 要读懂当代中国,先要读懂改革的逻辑。
中共中央9月17日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