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古城,城池未变,文脉不断。阳明讲学留下的精神遗产,如今在稽山鉴水间,依旧可以寻到。在教书育人时,阳明先生和他的追随者,都是这一理念的忠实践行者。
王阳明讲学时,从不摆架子,当时,农民、商人来求教,他都会耐心指导。绍兴文理学院的老校长陈祖楠,也是阳明教育理念的信奉者。老校长已经80多岁了,仍然坚持亲自带“卓越教师养成”项目的本科生。
“老校长教书一辈子,最强调的就是慎独。”绍兴文理学院阳明书院院务副主任俞雅方回忆,老校长的教学信条是“文、轻、雅”,他也一直以此要求自己。前几年,老校长生了一场大病,学校为他准备了椅子,他坚持不用,站着讲完每堂课。
王阳明认为教育的作用是体认“吾心之良知”,陈祖楠任校长时,就在学校推行“莘莘报亭”,无人售报,全靠自觉。
践行王学 用良知回答一切
王阳明晚年讲学六年的稽山书院原址。
2014年,稽山书院另择新址,在会稽山龙华寺挂牌复院。图为采访团在书院门前合影。
老校长陈祖楠退休后,绍兴文理学院又在教育、医学两系设立了阳明书院,主管学生德育工作。阳明书院成立后,“莘莘报亭”升级为“诚信驿站”,售卖方便面、矿泉水等应急生活用品,同样无人看管,还允许赊账。
“创可贴一包,0.5元,已还。”赊账和还款,学生们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月结算时,“诚信驿站”账上总有盈余。
“两个辅导员管1800多个学生,不觉得吃力。”俞雅方说,“慎独自律”的教育理念一推开,学生会真正学会自我管理,各项工作都能很顺利推进。
以良知为纽带,五百年前的阳明先生,在现代高校里,找到了拥护者。而他曾经讲学论道的稽山书院,在沉寂数百年后,也再次迎来了一批阳明心学的追随者。
王阳明回到绍兴时,创于北宋的稽山书院已经荒废。阳明先生的弟子绍兴知府南大吉为他复建了稽山书院。阳明先生去世后,他的学说被朝廷打压成“伪学”,稽山书院里的讲学声,也慢慢沉寂了。
2014年,稽山书院另择新址,在会稽山龙华寺挂牌复院,第一任院长正是书院创始人范仲淹的后人范曾先生。稽山书院副院长潘建国介绍,书院复院后,请来诸多名家授课,最近一期的主题就是阳明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