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土地绿意浓,家家庭院仿照行。笑歌声里轻雷动,三季蔬菜长到冬。”去年以来, 巴州发改委住轮台县阳霞镇哈尔墩村工作组将老村委会门的空地,开辟出来种菜,春夏秋冬最少可以收获三季菜,不仅节约了住村的生活成本,还被村民纷纷效仿,成了教村民发展庭院经济的教学点。
“现在,村民纷纷把“空闲院”变成了“摇钱罐”,村民足不出户就可实现增收。”9月23日,工作组副组长王礼奎高兴地说,这就是庭院经济。具有小而精、小而准、投资小、见效快、风险低等特点。
他说,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产业,在帮村民提高土地利用率、拓宽村民增收渠道的同时,也大大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让过去“鸡羊随地窜、蚊蝇满院飞”的农家小院,变成了现在的“门前鸟声鸣、院中瓜果香”的生态家园。
其实,那块空地不足0.2亩,进行基本规划后,形成长约15米、宽约8米的条田。刚开始耕种的时候,村民都围着看笑话。因为这是一块夹杂着石块、杂草丛生的废地。
住村干部没有多解释,先是把地深挖了一遍,捡出碎石头、杂物,然后施入从养殖户家里购买了2车羊粪,平整的像模像样了,就开始撒种子浇水。种子很快发芽了。干部更上心了,精心管理下,在整个夏秋季节,收获的各类蔬菜根本吃不完,剩余部分用来晒成各色干菜。
之前,村民由于生活习惯和村里缺水等原因,蔬菜种植意识淡漠。现在,工作组把垃圾场地变成蔬菜生活“基地”,村民们看在眼里,有的主动询问种菜的常识,纷纷在自家庭院或自己的田地里种一些蔬菜。毕竟是照猫画虎,他们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
工作组的同志就手把手传授种菜经验,一些村民也有了吃不完的菜。示范效应吸引越来越多的村民,在欢声笑语声中洒肥、翻地种菜,建成了自家的小菜园。
工作组趁势而为,引导村民规划和利用房前屋后的闲置空地,从发展蔬菜种植开始,扩展到林果、养殖等适合自家的项目,把农家庭院的“方寸地”建成村民脱贫致富的“增收园”,为开发农村经济、实现“美在农家、富在庭院”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