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宣纸制作技艺中的古今中国匠人精神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6月2日记者来到安徽泾县小岭村,实地探寻这个中国宣纸的发祥地。进入村庄,首先看到的是曹大三的雕像,这是宣纸的第一代制作人,小岭宣纸曹氏,世代从事宣纸制作,已经有几百年了。
今天曹氏后人在雕塑前举行了祭拜仪式,每人用自己制作的宣纸作为祭品,向鼻祖曹大三行跪拜礼。曹光华这位曹氏宣纸的传人,怀着一颗敬畏之心,献上自己精心制作的宣纸,带领大家缅怀祖先的创业精神。
“这些古代智慧的先辈们,从泾县丰富的地理资源中发现,有一种当地主要的树种——青檀树,它的皮适合做纸,之后这种树皮便成为了宣纸的主要原料。”曹光华介绍说,“现在青檀皮制作程序仍然十分复杂,主要工序就有三十二道,青檀树要生长三年以上才能砍伐入料。”指着青檀树告诉记者。他来到一片满是晾晒着稻草的一大块地,拿起稻草道,古代的工匠们在皮料加工过程中,发现稻草的加入能生成洁白的纸浆,所以后来稻草也成了宣纸的主要原料之一。草料的主要工序现在的也还有27道之多,其中稻草的蒸煮要进行三次,耗时一年,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
旁边一直默不作声的宣纸老艺人们开口说道:“古代的匠人们做这行,一做就是一辈子,甚至是几辈子。他们认真、细致、精益求精,使宣纸早在唐代就列为贡品,清代已盛销海外。”
据《小岭曹氏宗谱记载》,八百多年前,为了躲避宋末战乱,宣纸鼻祖曹大三带领族人来到泾县小岭,以造纸为生。后因纸的集散地在宣州,所以叫宣纸。泾县小岭曹氏一族是宣纸生产技艺的主要传承者,传至20余代时,才逐渐有其它姓氏的人进入。
作为中国宣纸工艺艺术大师,现在曹光华对传统宣纸工艺,进行了挖掘和开发,研制传统的宣纸产品,全部按传统工艺制作。但他对当下这些手工艺如何进一步发展,还存在一些困惑。
在当下中国的现状是,许多传统工艺转型升级不及时,加之在高科技,自动化的冲击,以及工人自身技艺不精,面临越来越大的危机,而转型以后的工艺企业,由于各种原因,也面临着发展方向上的一些迷茫。著名学者郎咸平谈到制造业发展时认为,“在中国制造业的很多方面,我们忽视了匠人精神,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要注重对工艺、技艺的积累,做精,一代代的传承下去,成为百年企业,发扬光大。”
热门推荐
更多>- 辽宁葫芦岛罕见冰雹 车窗玻璃被击穿 淮河治污任重道远 图片精选:沪版“猪笼城寨”开始整修 北京实施最严控烟令 各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哆啦A梦45周年特展》在北京举行 舞动北京——群众广场健身舞在京启动
- 广西玉林27岁消防员坠楼牺牲 怀中2岁女童得救 儿童节——寻找单纯的快乐 大熊猫“开开”“心心”率先与澳门学生见面 图片精选:新疆哈密草原夏日大雪纷飞 中国日报聚焦各地迎“六一”儿童节 北京"最严禁烟令"将实施 "鸟巢"悬挂巨幅禁烟标志
- 野生动物为“世界无烟日”代言 萌翻网友 世界无烟日 对吸烟者说“不” 重庆图书馆汽车尾箱集市开市 儿童当“掌柜” 在宋庆龄奶奶生活过的地方过“六一” 青岛邮轮母港开港 “新世纪”号首航扬帆 全球走钢丝大赛在湖南攸县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