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勇当“排头兵”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这里,土质肥沃,稻谷飘香,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年年书写着丰收的华章;
这里,是国家粮食生产的“主力军”,2014年产粮达706.56亿斤,粮食总产位居全国第四,单产全国第一;
这里,就是在我国农业版图上多有里程碑式建树的吉林省。
如今,这里正在以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为目标,加快迈进农业现代化步伐,吉林农业全面升级,粮食大省正在打造现代农业的崭新名片。
三月的吉林大地,冬雪尚未消融,但这片锐意创新的热土之上已是生机勃勃。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和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为重点,黑土地上的人们已经加速奔向农业现代化之路,转方式调结构,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农业大省吉林正在全力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版本。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让动力“多元”起来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调整农业结构,立足我省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发展农业产业化,以市场需求为“导航灯”,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特则特,建设优势产业带,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精品畜牧业,支持发展新兴业态,延伸产业链条,让支撑农业发展的“骨架”坚实起来,“立体”起来,“丰满”起来。
“一枝独秀”怎样能变成“满树繁花”?
吉林历来以产粮大省著称,粮食人均占有量、粮食商品率、粮食调出量和玉米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业功能简单、产业链条短小的无奈。
农业产业结构不调不行!
调什么?向哪个方向调?我省一方面确保粮食稳产增产,一方面让市场决定农业资源的流动配置,以发展农业产业化为核心全面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特则特,农业产业布局开始日益区域化、专业化和集群化。
在白山市江源区,吉林大学药学院教授颜炜群正在筹建中的人参科技产业园区里忙碌着。他所参与的人参皂苷系列制药项目是由他的学生赵文杰博士主导研发的。赵文杰博士团队在这一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首次在世界上实现了Rg3单体化合物提纯及半合成,使工业化生产成为可能,并添补了人参制药的一项国际空白。目前已完成国家I、II、III期临床观察,是距产业化最近的一个人参化药专利。目前,研发团队正在白山市江源区投资建设相关产业化项目,产品主要包括眼膏、注射液、Re片和参果消渴胶囊四个品种,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150亿元以上。
“从人参总皂苷中提取的这种半合成单体化合物,自然状态下微量存在,且提取极其困难。”颜炜群慨叹吉林人参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水平的“不简单”。
这句慨叹,正是产业给力吉林人参的一个注脚。
作为国内乃至世界上最大的人参产区,我省人参产量占到全球70%以上。这一资源优势正在变成产业优势,2014年全省人参产业产值达到404.5亿元。
和人参一样,杂粮杂豆、食用菌等一大批我省的特色产业开始“崭露头角”。
东部地区正打造以人参、鹿业、食用菌、林蛙、中药材为重点的特产业基地,中西部地区正在大力发展粮食、杂粮杂豆、经济作物、草饲畜牧业,建设大型绿色种植养殖和农产品深加工基地,一个个优势产业带正在不断崛起。
坐落在镇赉县黑鱼泡镇报马吐村的瑞信达原生态牧业有限公司的奶牛基地,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秸秆发酵味,1.5万头奶牛在圈舍里悠闲地吃着饲料。
“这是青储玉米饲料储料场。”厂长助理郭振鹏很是忙碌。“我们每年要收购周边100公里范围内村屯的5000多公顷、12万吨的全株玉米用来发酵做饲料。”他介绍,公司采用与农户租赁合作的方式,由公司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周边近1000户农民搞起了奶牛养殖,带动农民致富。
眼下,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正成为新一轮投资热点,这些优势产业的升级将极大地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生产体系,让竞争力“强劲”起来
——改变拼农资投入、拼土地规模、拼资源消耗的“粗放”之路,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创新驱动,提升农业科技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强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技术装备建设,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改进和创新粮食收储方式,深入保护治理黑土地,推广绿色清洁种养,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榆树市五棵树镇,全省规模最大的农业科技示范园里,不同地块因为种植着不同农作物而变得高低错落。示范区里集中展示了农业新品种、种植新技术和田间管理的新措施。
“虽然粮食产量一直稳步增加,但我们的种植方式一直是单一作物单一品种长年连作,土壤中病源菌加速积累,单一养分快速消耗,有益生物迅速减少,导致玉米大斑病、玉米螟、水稻稻瘟病和一些突发性病虫害频发高发。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科技。”榆树市农业局副局长邵建廷说。
在乡间采访,可以随处领略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我们已经形成了卫星定位、整地、播种、除草、收获、脱粒、运输一体化的运作模式。”在榆树市弓棚镇最大的农机合作社——喜迎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办公室里,年轻的合作社理事长蒋恩凯向记者介绍,目前,合作社托管土地1000多公顷,现代农业科技贯穿于玉米从种到收的各个环节。育种时,用等离子技术对种子进行处理,提高种子发芽率;春季深翻时,用大型深松机进行保护性耕作,40厘米的深度涵养了水源;播种时,实施精量点播,节约种子、保证株数;施肥时,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及时施底肥、追肥和叶面肥,及时补充营养;田间管理环节,对病虫害统防统治;收获时,适时晚收,采用先进的大型联合收割机,秸秆科学还田。
更大的手笔,见诸于吉林市孤店子镇大荒地村。走进东福米业的数据监控大厅,LED大屏幕上显示的是育苗基地和种植田,可看到从苗期温室育秧到田间的水稻长势情况。还可以通过无线传感器,实时采集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参数,方便企业远程监控生产过程。
东福米业总经理刘延峰介绍,大荒地村将流转而来的2000公顷水稻田建设成为水稻种植基地,企业依照农业信息化要求种植和管理,建立信息智能化管理系统、农业生产物联控制系统和有机农产品安全溯源系统。通过农业物联网技术,实时收集农田的温度、湿度、风力、大气和降雨量等数据信息,监控农作物灌溉情况,监测土壤和空气状况的变化。拿到监控数据后,企业再根据科学指标和用户需求,随时进行处理。
“水稻种植基地实现了物联控制和智能管理。”刘延峰对企业的信息化发展信心十足。他说:“农业信息化就像一列高铁,农企想走得快、走得远、走得稳,就一定得想办法搭乘它。”
过去吉林粮食连年增产高产,走的都是外延式增长之路。在粮食增产的背后,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长此以往,农业发展难以为继。
热门推荐
更多>- 长沙一57层高楼12天建成 可抗9级地震 重庆:到2017年建成千所农村寄宿制学校 济南高校食堂变自习室 边学边吃 京辽球迷现场发生冲突 安保介入平息混乱 贵州万斤鲶鱼散落一地 公路瞬间成鱼池 68具在韩中国志愿军烈士遗骸将于3月20日装运回国
- 吉林8岁白血病男孩刘梓曦医院里圆警察梦 重庆8个月大“猫坚强”后肢丧志行走功能仍顽强存活 全国多地遭雾霾压城 老太钻公交车底6小时 称被骗两万元 武汉情侣上演反串求婚 中国藏家2.8亿拍下唐卡 曾2.2亿购得鸡缸杯
- 聪明狗帮主人“提篮”成大明星 香港数百市民举行“反港独”游行 猛男穿高跟鞋赛跑 千姿百态 海口一大厦突发火灾 玻璃掉落致1人重伤 北京东四环大郊亭桥附近突发大火 上海交警被车辆拖行致死 市民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