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大理石:石中诗画 传奇工艺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大理石画
因“大理”而得名的大理石,与大理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大理文化名人字旭东认为,最有名、最昂贵、最神奇的大理石就出自苍山。而由彩花大理石加工而成的天然大理石画通过旅游购物已传遍世界各地。其色彩之富丽,图案之诡谲,造型之奇特,令世人瞠目、叹为观止。
1998年封山禁采以后,矿洞已经封闭。苍山成为世界地质公园以后,当游人络绎不绝慕名来到大理苍山一睹地质公园的风采时,大理石也成为导游介绍的一个话题。不过,对当地加工大理石的工匠而言,他们希望打开一些矿洞,展示最传统的大理石开采工艺。
石中诗画
苍山大理石大约在六亿六千多万年前形成。随着海陆变迁和地壳运动,含各种金属元素的岩浆浸入苍山岩块,形成五光十色的大理石:浸入钢,呈蓝、绿色花纹;浸入铁,呈灰、黑色花纹;浸入铜,呈红色花纹……
苍山十九峰,峰峰都有大理石,其中以三阳、雪人、中和、应乐和兰峰最为丰富,总储藏量约在一亿立方米以上。
中国观赏石协会理事、大理市天然大理石协会会长杨俊斌是一位中医出身的本土天然大理石文化研究专家。据他考证,早在1000多年前的南诏国时期,南诏国国王就用苍山汉白玉大理石雕成佛像,送到了成都青城山。当时,南诏国与唐朝的来往十分密切。王室子弟在成都府、长安府学习绘画的过程中,联想到了家乡的溪流里有着天然画面的大理石。一批又一批的王室子弟,将大理石作为礼品带到了成都、长安。大理石的鉴赏之风开始在唐朝宫庭流行起来,一直流传到现在。
大理市天然大理石协会名誉会长杨可大是近四五十年来大理本土人士中最早的大理石画藏家。1975年,他有一次到省外去出差,在苏州拙政园里看到了一幅清朝时的天然大理石画大屏,联想到要发扬家乡的大理石文化,回来后就开始收藏天然大理石画。当时虽然工资很低,杨可大还是在妻子的支持下,每每遇到心仪的大理石画,就买下来。1980年以后,杨可大开始对大理石画进行大规模收藏。1985年,家庭经济条件得到改善。从此以后,杨可大每天都要到加工大理石的地方转悠,一看到好画,立即买下。当时能看出大理石上画面的很少,往往几元钱就能买到一幅好画。
1993年,首届昆交会举办时,受省里的邀请,杨可大把他几十年间收藏的几百片大理石画藏品带到了云南民族村去展出,引起了轰动。从此以后,杨可大的大理石画藏品一直在云南民族村展出。直到2014年,杨可大才携带着三四百件大理石画藏品中的精品重回大理,在大理古城开起了“大理石珍宝馆”。杨可大说,“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起,我就将收藏的天然大理石画精品带到昆明、成都、深圳、香港等地展出,20余年间,接待观众数以百万计,卖出的天然大理石画藏品足有10多卡车。”
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受大理白族自治州经贸推介代表团之邀,杨可大带了100多件大理石画珍品,随团到香港参展。4月14日布展完成后,即受到了香港观众的盛赞。展出第一天,所有小件山水画及石制工艺品就被抢购一空。17日下午展销会结束,杨可大正在收拾展品,过来几个观众和他交谈。几分钟之后,杨可大一回头,放置于柜台上的《玉佛》竟然失踪了。那是10年前杨可大在大理五里桥一家作坊中寻到的一块长22厘米、宽16厘米的石片,一眼望去,一位侧向而立的坐佛跃然而出。且此石画黑白分明,立体感极强,酷似一尊玉佛端坐于佛龛之中。杨可大为此石做了一块椭圆形的精巧座屏,一直将其视为珍品。此石在民族村展出时,曾有人以2.5万元人民币求购,他都舍不得出手。
杨可大说,“石中有诗,石中有画”。要鉴赏大理石,功夫在石外。没有足够的中国文化的根基,是解读不出大理石画的意境来的。杨可大编著出版了《大理石珍品赏析》《大理石珍宝馆之一图一诗》两本图文并茂的大理石画专著,教人赏析大理石画。
相关报道
- 云南公布52种湿地外来入侵物种图鉴
-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云南80周年研讨会在云南寻甸召开
- 东航云南完成春运加班计划 国际国内合计逾300班
- 李纪恒、陈豪分别当选云南省人大主任、省长
- 云南省政协委员建议六方面加强和优化科研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