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大理石:石中诗画 传奇工艺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苍山脚下采石人
苍山大理石的开采始于隋唐。史料记载,当时大理的先民们,在苍山溪流里发现了大理石。他们逆流而上,最终找到了矿脉。这里的矿山也是白族人民最早开发的大理石古老矿山。
隋唐时,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只能开采不大的石块,经过简单、粗糙的加工,打制成石墩,主要用于房屋的柱础(立柱的基石),又称“础石”,这一名称沿用至今。三塔寺旁曾有一条“础石街”,是历史上许多白族工匠集中居住和加工大理石的地方,至今仍有不少大理石珍品存于民间。
苍山兰峰脚下的银桥镇双阳村,因世世代代开采大理石,有着“大理石之乡”的美誉。双阳村委会北阳8社村民小组长李跃,是兰峰脚下方圆几十里内公认的大理石行家。
据李跃考证,唐朝人开采大理石,与上世纪70年代以前双阳村人上山采石时的开采方法相似:从岩层表面裸露部分的上下岩层间,直接打进薄铁条,把夹在岩层间的大理石硬生生的刨出来。上世纪80年代以后,双阳村人开采大理石时,已改成先用“黑药炮”在上下岩层间炸出一条裂缝,再把夹在岩层中间的大理石刨出来。
世纪70年代中期,十三四岁的李跃,每个星期天都要上山采石。早上太阳升起前从村子里出发,步行、四个小时上山,在山上刨出一块大理石,根据花纹走势,打成两个厚度为2到3厘米、直径60到80厘米、重达70多公斤的水花石圆桌面,赶在天黑以前背回家去,每个可卖得两三元。
“当时苍山表皮石头多,崖子上一路都有大理石,一个角露在泥土外,一个人上山,当天就能刨出一块(大理石),就地打成圆桌石。现在苍山表面已经没有大理石了。能够看到的嵌在陡峭悬崖上的大理石,没有一些时日,不下苦功夫,根本刨不出来。”李跃说,当时的生活条件差,他一个人烙两个麦面粑粑带着就上山去了。有时两个弟弟跟着他去,路上就把麦面粑粑吃完了,他只好饿着肚子把圆桌石背下山来。
初二那年,李跃辍学回家,在苍山上搭个窝棚开采大理石,每次上山,一呆就是20多天。蔬菜、粮食都是自己从家里背上山去。当时开采的主要是夹在两个岩层中间的大理石。在两边的岩层上打洞,用凿子破开一个缝隙,把中间的大理石撬出来。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村里人纷纷上山投资开矿洞、开明矿。挖掉苍山表面的土层,挖进山体中几十米,就可以开采到大理石。村民们一家一户地驻扎在山上,凭感觉或根据岩层走势,挖洞开采大理石。“那时在山上开采的人,有百户以上,双阳村、双鸳村、三文笔村的人都有。特别是我们北阳村,80%以上的人都在山上采石。有些人上山挖几年,也没有挖着石头。还有些人在矿洞塌方时被压死了。”李跃说,“塌方前有碎渣碎泥下来,我们称它为报信土。有经验的人,看到报信土就会赶快撤出来。”
相关报道
- 云南公布52种湿地外来入侵物种图鉴
-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云南80周年研讨会在云南寻甸召开
- 东航云南完成春运加班计划 国际国内合计逾300班
- 李纪恒、陈豪分别当选云南省人大主任、省长
- 云南省政协委员建议六方面加强和优化科研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