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松绑多点执业 北京医生仍不解渴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多点执业”能否走向“自由执业”
对此次政策的调整,许朔认为,还有一些现实问题没有触碰。
他表示,目前北京市许多医生都是在跨省多点执业,北京市发布的规定仅允许医师在北京行政区域内开展多点执业,医生跨省执业还是不符合规定,理论上还是违法的,而一旦在外地行医时出现医疗纠纷,要按照哪个地区的多点执业规定来处理,就很棘手。
其次,虽然现在注册多点执业的过程简化了,但因为涉及医生收入透明化问题,许多医生也许还会选择继续“走穴”,规避正规注册后带来的纳税问题。
一位不愿具名的三甲医院的内科医生表示,并不会因为政策的调整而“轻举妄动”。在他看来,虽然政策上还给医生们许多权利,但公立医院医生的晋升发展无一不与当前的体制挂钩,许多医生还是担心医院在背后给自己“穿小鞋”。“归根到底,医生们要的还是能实现自由执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认为,降低门槛后,多点执业的成效将会加强,但不能抱太大希望。
在他看来,医师还没有摆脱事业单位身份的束缚,不废除医生的事业单位编制身份,不放开医生自由执业,优秀医生下沉到社区就始终是一句空话,分级诊疗体制也无从建立,看病难困境无从缓解。
医生们离“自由执业”究竟还有多远?许多医生表示即便可以“多点执业”但仍不够“解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逐步取消医院的行政级别,但从医改进程中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来看,“自由执业”的身影难寻。
对于自由执业能否实现,刘国恩表示无法预测,但可以肯定的是,现在推进的医改工作是在往自由执业的方向发展。
“自由执业实现的阻碍不在于事业编制的存在,而是事业编制本身带来的强大优势和特权,如果事业单位工作的待遇和民企没有很大区别,事业编制便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改革的目的就是要逐步减少事业编制所附带的特权。”在刘国恩看来,大医院长期以来形成的科研中心、科研平台、技术平台、品牌、退休待遇等优势和特权将医生牢牢绑定在大医院中,一旦医生要走出大医院去自由执业,便会失去在大医院的待遇。
“通过改革社会保障制度,让在任何医院工作的医生退休后都有退休金的保障,医生不会因为走出大医院就失去科研立项等机会。如果能够逐步将大医院的特权减少,就会减少医务人员走出大医院的成本,这样,事业编制的有无便不再重要,自由执业就会越来越可行。”刘国恩说。
热门推荐
更多>杭州彩色水稻种出"稻田漫画"
北京八旬老太睡公厕 女儿互相推诿
拉萨哲蚌寺展佛拉开雪顿节序幕
男子被一米多钢筋穿头奇迹生还
混血兄妹网络走红海量照片曝光
北京:女子质疑鉴定师眼光 现场脱胸罩求鉴定
女子名包被鉴定为赝品“痛打”外籍男友
2014年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即将揭幕
高分一号在中朝边境和新疆发现非法越境通道
拉萨雪顿节信众争睹佛颜场面壮观
姚明造访青奥村
青奥运动员体验中国传统戏曲
姚明与78岁韩美林共同挑战冰桶
宁波公园现色情服务 中年妇女招揽老年人
江门打工妹惨遭割胸割下体 男友不离不弃
“中国人 中国梦”摄影艺术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
16岁男孩重度智力障碍被锁1年
郑州馒头店摞30层蒸笼蒸馒头 店主登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