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崛起不是梦——中国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报告

作者:申培德 张晟福 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经济网
2013-05-20 08:58:13
西部崛起不是梦

“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引用了这三句诗,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熔铸于百余年中国沧桑巨变的历史图景,展现于几代人为民族复兴奋斗的艰辛历程。

中华民族对梦想的执着坚持,展示的是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情怀,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伟大精神。在新的征程上,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对复兴梦想的不懈追寻始终是我们的动力之源、勇气之源。

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手中。勿忘昨天的苦难与辉煌,无愧今天的责任与使命,不负明天的梦想与追求,更加美好的中国,将在亿万中华人女的共同努力中、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奋斗变为现实。

习近平说:“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朴实、深情的话语,传递出中国共产党人牢记使命、不忘责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伟大中国梦想的鉴定决心和信心。

中国梦,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梦想。我们的梦想没有随苦难而磨灭、没有随挫折而褪色。因为梦想,我们顽强奋斗、砥砺前行;因为梦想的力量,我们走出苦难、走向辉煌。

把中国梦变成现实,还有很长的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把一个拥有13亿人口规模的发展中大国带入现代化、实现民主复兴,是一个宏大的梦想,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要求我们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要求党员干部求真务实、艰苦奋斗,要求每一个人在各自岗位上人人真真、脚踏实地地努力。中国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中国人的美好生活要靠自己创造。

民族复兴、祖国富强、人民幸福,是多么美好的愿景。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脚踏实地、奋发进取,用勤劳的手共同托起西部梦——我们共同的梦。

这个梦想,凝聚着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探索奋斗;这个梦想,蕴藏者中华人族固有的“家国天下”情怀;这个梦想,更包含者中国走向未来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伟大的事业,源于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者无数仁人志士的探索奋斗;这个梦想,蕴藏着中华民族固有的“家国天下”情怀;这个梦想,更包含着中国走向未来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好”。回首近代以来,瓜分豆割的危险、亡国灭种的阴霾、“东亚病夫”的歧视……国家失去尊严,民族饱受屈辱,个人何敢言梦?

从新中国“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创新世纪“强起来”,国家民族的强盛,让人民的幸福有了坚实依托。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有国家的繁荣昌盛,才有个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只有创造了灿烂文明的民族,才会如此渴望再创辉煌;也只有历尽苦难沧桑的国家,才更珍惜来之不易的道路。让西部各族人民携手沿着这条复兴之路,为梦想努力奋斗,让梦想照进现实,我们的目标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中国梦,我们曾经离它如此之远,我们从未离它如此之近。

有梦想就有希望,回顾历史,坚持民族复兴这个最伟大的梦想矢志不移,我们的民族才能走上振兴中华的道路。

为温饱梦按下“大包干”的红手印,为市场梦: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为富强梦大胆“引进来、走出去”,有梦想就有动力,审视现在,国家理想和个人梦想相互激荡,中国的发展才能促进巨大动力。

有信心才有力量,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勇于攻坚克难,敢于迎难而上,就一定能打开中国西部发展新局面、开创中国道路新境界。

眺望东方的地平线,曙光已经显现,中国大有希望。把激荡百年的民族梦想与自信力量,写在中国西部大地,融入每一个人心底,世界将会听到一个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回响——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已经站在新的中国西部是个沉睡的东方狮,当他醒来的时候,全世界都为之颤抖。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讲话时,在此引用了十八大报告中的一句话。

习近平指出,从来没有一帆风顺、吃现成饭的所为机遇,面对机遇,我们要勇于把握、开拓前进;面对挑战,我们要勇于化解、迎难而上。

时代在召唤,人民在期待。

站在21世纪入口处,我们完全有理由说,中国是世界上最有希望的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