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大批量干部的融入可以称为人才的交往,并由此产生了许多交流优势,而且这种优势通过他们的后代延续了下来。
改革开放为中国的发展带来了一片光明,但东西差距的现实使国家在20世纪最后几年里不得不把西部的发展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于是在国家宏观的政策向西倾斜的背景下,“西进”又孕育了更多更丰富的内容。
这次“西进”是西部地区难得的发展机会,国家政策更有利,外部环境更好和自身的条件也更充分了,这充分反应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发展的政策机遇。国家在制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时提出了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明确方针和具体政策。
二是带动机遇。三峡工程建设对中国西部是一个重要机遇。三峡工程是一个动态投资达数千亿元的综合大项目,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它必将带动西部相关优势产业的发展。
三是环境机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较大进步,这客观上使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变化。西部市场的魅力使国有资本、民间资本、港台资本、外国资本积极西进,外部环境的改善为西部的发展注入了动力。
四是调整机遇。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重庆设立中央直辖市的决定,对四川实行川渝分治。川渝分治有利于四川集中力量开发建设川西地区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行政区划的调整使一副重担两人来挑,为四川的发展带来了更好的机遇。
当历史翻开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地处亚欧大陆腹地的中国西部,在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下,在中国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下,冲出封闭落后的高原荒漠,日益在中国西部崛起。在世人瞩目的变化中,作为经济大动脉的铁路建设者首当其冲,成为西部崛起的开路先锋。
我国西部的经济起飞,标志着21世纪中国的希望。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西部的经济发展。随着中央财力的增强,中央将加大对西部的投资力度,加快西部的开发速度。
西部有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由于交通运输条件的制约,资源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为此,西部应该大力发展以交通运输为中心的基础设施。
同样,要发展工业,没有便捷的交通运输系统和邮电通信网络,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对于西部地区来说,发展交通运输,不仅是眼下致富的重要途径,而且是为今后工业发展和经济起飞打基础的大事。
1993年,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提议,讨论中国西部铁路交通建设问题,他指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很快,对长远问题要考虑,中国西部是待开发区,到2050年中国西部要像中国东部那样繁荣发达。
中国铁路专家预言四十年以后,中华大地上将拥有20多万公里铁路,到那时西部版图上至少要比现在增加六、七倍的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