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聊”协商 网上调解:静悄悄的基层司法改革实验

来源:新华网
2012-11-26 16:45:50
分享

“目前我的公司已停业,我在外面找到了一份工作,打算用工资来还债。非常抱歉,因为经济上确实有困难,你的这笔钱我想用分期付款方式给付。”

“分期付款可以,但时间不能拖得太长。”“第一笔5000元我已交到法院,以后每个月9000元,5个月付清。”

“可以,希望你遵守诺言。”……

日前,拖了员工刘女士一年多工资的邱先生在上海市徐汇区法院执行法官的主持下达成了分期付款的执行和解。整个过程都在徐汇法院网上执行事务中心(zxdt.xh.sh.cn)进行。调解结束后,调解的语音即刻录成光盘,调解笔录也向双方当事人各发送一份,经两人签字确认后,光盘和笔录都存档。

记者在徐汇法院网上执行事务中心看见,该网站构建了立体、生动、直观的虚拟网上大厅和导航员,共设有6个服务平台,分别为电子公告、社会公众服务、当事人服务、新闻发布等,还特别设置了网上和解室。如有双方当事人生活、工作以及身在异地的、不愿见面的,就可以选择这样一种特别的方式。目前,网上调解室为当事人提供语音或文字交流。

而在浙江杭州,一位名叫陈辽敏的基层法官也建立了网上调解工作室,吸引了众多网民访问。

陈辽敏网上调解工作室提供网上咨询、诉前调解、网上立案、案件查询服务,同时工作室还能开展网上开庭或调解预约,以及异地的网上在线调解。

重庆一位女教师喻女士的儿子去医院挂盐水发生皮肤钙化,因为没有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导致一审败诉。她在陈辽敏网上工作室留言说:“事实那么清楚,为什么一审还会败诉?我感到很不公平,也很无助。”

陈辽敏在网上反复与她沟通,表示该案件一审败诉的主要是因为缺乏证据,并努力调整她的心态、引导她积极面对案件。“聊了很多次后,喻女士对我的称谓发生了变化,从‘陈法官’、‘陈老师’到‘姐姐’。”陈辽敏说,在网络沟通过后,这位焦虑的母亲逐渐建立了对她的信任。最后,喻女士在二审时选择了调解结案,“她的苦口婆心改变了我对法官的印象,不仅帮助我正确面对诉讼,更让我重新树立了对法律的信心。” 喻女士表示。

“一些当事人因对法律条文和相关权益不了解,遇到问题不知该如何寻求法律援助,常常感到焦虑与无助,有时还滋生出对法律的不信任感及对社会的不满情绪。” 陈辽敏说,“法官通过网上工作室第一时间与他们真诚交流,引导他们依法进入司法程序或者让身处异地或不愿见面的双方当事人在网上进行调解,不仅能有效地化解矛盾,也能减少目前法院的接案压力。”

据上海市统计,该市法院的审判压力正逐年加重,民事诉讼案件数量持续增加,2010年比2009年增加7%,2011年比2010年增加10%,2012年比2011年增加6%。与此同时,部分案件通过法院判决取得的效果并不好,有的案子虽然判了,但当事人情绪很对抗,执行难,上诉多,最后还可能形成涉法涉诉上访,甚至集体访、越级访。

上海政法学院社会管理学院院长章友德认为,中国社会转型多领域矛盾凸显,法院的接案量也大幅上升,但单凭增加职员数量也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如果法官能运用网络途径接受法律咨询,并在网络上进行双方调解,化解矛盾,不仅能舒缓民众焦虑情绪,而且能较好地节省社会成本。

陈辽敏网上调解工作室自2011年9月开通至今,总访问量已突破45万人次,而她个人在微博上的粉丝也超过了15万。网上工作室突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自开通以来,共接受各类咨询732条。且每条咨询,工作室都能确保在48小时之内回复。近日,一批充满热情且有专业知识的社会人士成为工作室的特邀调解员,就他们熟悉的领域参与调解、化解纠纷。

遇到比较复杂的纠纷,陈辽敏会在特邀调解员QQ群里张贴“英雄榜”。“让我感到惊喜的是,有时候刚贴上去,就会有调解员主动‘揭榜’,大家还群策群力地解决各种复杂问题。”陈辽敏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