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勇争先攻坚克难——贵州高速公路三年建设会战战区扫描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编者按】
“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云贵赛江南。”基于一条条高速的建成通车,长期以来偏于一隅的贵州,正积蓄腾飞的能量。
一条高速,就是一条经济大动脉,打通贵州与外界联谊的任督二脉。
遇山开路,逢水搭桥。勤劳的贵州人,正在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在穷乡僻壤间开辟出一条条康庄大道。赛江南的预言,正在实现。
水盘高速:科技护航勇闯生命禁区
煤矿、电厂、绿油油的蔬菜,白色的农家小屋……10月下旬,深秋时节。时隔水盘高速通车一年多后,记者再次踏上这条“经济动脉”时,入眼尽是显示当地发展劲头的经济符号。
“去哪里都快得很。”发耳乡村民吴大姐说,隧道通了以后,开轿车走高速的话,转眼就到盘县市区,要是骑摩托走马路,也不过10分钟就到发耳镇。而以前,则要从“山底拐到半山腰”,要1个多小时才能到镇上。
水盘高速发耳隧道单线2000余米,车程不过3分钟。然而,在贵州路桥集团职工,曾任发耳隧道项目经理罗太友的记忆中,这个畅快不已的隧道,曾给他带来“和死神擦肩而过”的体验。
0.6米以上厚的煤层有15层,最大厚度为4.7米,每吨煤最大释放瓦斯含量达12.95立方米(超标近一倍),瓦斯压力大部分在1.5至3.12兆帕;隧道洞身穿越煤系地层,位于煤与瓦斯突出矿区,洞身围岩极其破碎……
这样的一组数字说明:在这个国内罕见的高瓦斯隧道施工,无疑是在挑战“生命的禁区”。
“只要零星的星火,还不说是烟头、火机之类,就是机器与岩体摩擦的火花,都很可能会引燃大面积瓦斯,在封闭空间内迅速爆炸,人无处可逃……”回忆那段时间,罗太友显得紧张而又兴奋。
这样的担忧曾有先例:2005年12月22日14时许,四川都汶高速公路建设工地董家山隧道发生特大爆炸事故,造成42人死亡,11人受伤……
时有专家指出,当时国内公路隧道施工的瓦斯治理技术大多借鉴矿产开发工艺,这一技术和公路瓦斯隧道施工有很多区别,针对性不强,难以预防和处理灾难的降临。
“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
为确保施工安全,施工队培训和配备了井下特殊工作人员近200人,改装内燃机械16台,邀请中国矿业大学专家团队,组建防突队、地质队、抽放组、监控组、通风组,完善煤矿用防爆电气系统、通风系统、瓦斯监控系统、瓦斯抽放系统。将每个危险细节消灭在萌芽状态。
可喜的是,经过1000多个日夜的提心吊胆,2012年4月5日上午,随着最后一排炮声在大山腹中响起,发耳隧道在各界的瞩目之中顺利贯通。
“那一刻如释重负,有兄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觉得幸福无比。”
翻阅国内高速公路高瓦斯隧道处理资料,很难发现有发耳隧道瓦斯处理技术难度和复杂程度之大的先例。“该隧道在瓦斯治理、揭煤防突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填补了国内公路工程隧道瓦斯治理及揭煤防突技术领域的空白。”时有专家评论称。为总结该隧道瓦斯处理技术经验,贵州路桥集团集体编撰了《公路瓦斯隧道施工及安全技术》一书,成为国内公路瓦斯隧道施工中的一本参考教材。(本报记者胡政熊昌华)
松铜高速:演绎速度“风暴”
在贵州省高速公路“三年大会战”的故事中,松铜高速必将写下一个公路建设的奇迹。工期紧:平均每月建成4公里
地处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东麓的松桃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松桃县)是铜仁市第一大县,资源富集,经济发展迅速。随着机场建成、铁路贯通,当地群众盼望多年的高速公路也提上了日程——— 2012年12月26日,贵州省发改委正式核准松铜高速公路建设。
这条50余公里长的高速路,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80公里,全线桥隧比45.77%,采用“BOT+EPC+政府补贴”模式,由贵州公路集团投资57.3亿元建设。
按原计划工期,项目2013年11月28日开工,2015年11月完工。后来,根据“三年大会战”部署,贵州省委、省政府和交通运输厅将该高速列为2014年通车任务项目之一,全面交工计划时间提前至2014年底。这就意味着,原本两年的工期被压缩一半,只有13个月。
50公里长,13个月工期,平均每月约建成4公里!
松铜高速斜跨武陵山脉,线路最高海拔1050米,最低海拔330米,地形起伏较大。部分段落山高坡陡、桥隧相连,一标路线长10.86公里,桥隧比达80%;二标龙井特大桥至三标凉亭坳隧道出口段长度为9.095公里,却有11座桥、3座隧道,桥隧比高达81.06%。恶劣地质条件不仅修建施工便道困难,部分隧道洞口的山体易形成偏压,工程防护难度较大,存在坍塌、滑坡安全等风险,位于深沟及河道上的桥梁桩基因溶洞和流沙的影响,成孔很难。
“有些坡度七八十度,大型机械很难操作。”一标项目总工袁润湿,长期蹲点第三工区,他说,松铜高速地形条件很差,许多桥梁桩基都位于陡峭斜坡上,需要人工开凿工作平台才能施工,材料运送只能采取人背马驮这种最原始办法。
面对这样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贵州公路集团率领5000名战士,精心组织调度,全力攻坚。
“战晴天,抢雨天,点起电灯当白天,放弃一切节假日和休息日,推行24小时作业。”松铜高速公路项目公司总经理黄任远感慨良多:“我们先后组织了‘大干120天’、‘90天劳动竞赛’、‘决战90天’、‘决胜70天’等劳动竞赛,不断鼓励和激励参建人员的信心和决心,让他们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激昂的斗志投入工作中,不断攻克难关,逐步实现各个节点目标。”
截至10月上旬,松铜高速完成投资46.32亿元,占总投资80.8%;路基工程完成97%;主线桥梁54座半幅贯通、7座隧道全部贯通……打通节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松桃县与湖南花垣、凤凰相连,又同重庆酉阳、秀山接壤,素有“黔东门户”之称。却受制于交通,发展滞后。
交通网络的完善,必将带来现代工业、农业、旅游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
“松铜高速填补了黔东无高速的空白,让湘黔渝三地实现互联互通。”松桃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松铜高速公路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谢廷扬非常欣喜,“我们每年旅游收入增长速度50%以上,一旦高速公路通车,从松桃到重庆、长沙和贵阳市都只要3个半小时,届时来发展的客商必然更多。”
路通,客来。
今年上半年,松桃县招商引进42个项目,签约资金达60.6亿元,同比增长了56.9%;向湖南等地输出肉类产品1.9万吨、禽蛋1542吨、水产品2879吨,同比大幅提升。目前,松桃正围绕交通优势做文章,规划物流园区、产业园区、城市建设以及旅游、文化打造等,以便在未来发展中抢得先机。(本报记者易兴华)
瓮马高速:一条高速一座花园
进入瓮安至马场坪高速公路,边坡绿如毯;路侧刺柏翠绿,波斯菊、金鸡菊,摇曳风中。
贵州高速公路建设正向精细、环保、人性化大步踏进。对瓮马高速而言,除了恢复沿线生态,融合当地环境,还要力求“车在画中行”。
翻开瓮马高速公路景观植物计划表,花卉与乔木灌木交错,青草与爬藤共存,迎春花、蔷薇、月季、紫花苜蓿、金鸡菊、波斯菊,红叶石楠、刺柏、塔柏、红叶李数不胜数。不同季节,自有一景。
在福泉服务区和瓮安服务区,桂花、玉兰、青竹、银杏、香樟,爬藤……“设计中,就有错季栽种,全线种植观赏树,常年培育植草、爬藤。做到服务区、道路视线范围内花、草、树、藤交相辉映,形成高速景观。”说到此处,项目总工程师丁善涛喜形于色。
对于高速景观建设来说,细节尤为重要。站在T4标K41+000段,原本应是一个荒凸凸的弃土场,然而,记者看见的却是五颜六色的花草在风中绽放。T4标总工周磊说,整个T4标,甚至整个瓮马高速,大型弃土场上都种植了灌木乔木,小型弃土场也采取景观花卉培育的方式,充分利用,与高速公路同步建设,
桥梁也不能忽视,从浪坝河大桥,到全线的大小桥梁,左右幅中间间隙也进行了充分的利用,用填土种植红叶石楠和刺柏代替了以往水泥墙加防撞栏的方式,横跨的大桥加上红绿相间的植物,壮丽中多了几分美丽。
有种有养,植物种下后,养护是否到位,关乎植物是否存活生长。丁善涛介绍,全线施工建设中,仅花卉植物养护工人就有100余人,“随时查看花卉和植物的长势,哪里要浇水,哪里要补植,尽快完成。”在丁善涛看来,做绿化景观,精细化管理是关键。
一条大道、两路风景、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常年洁美。“我们就是要把每一个细节做好,在相关领导单位指导下,做好项目建设,同时尽力做好绿化。”
如今,路面铺设完工近10公里,年底全线建成通车,起点到终点,花与草,树与藤,花园服务区,将由景观大道串起。一条高速,一座花园,呼之欲出!(本报记者米雪连见习记者陈卓诗摄影报道)
道安高速:节能减排示范路
周末旅游,一路美景。公路旁钢丝网被绿化带替代,沿途LED显示屏提示着最佳时速……这些影视作品里才能看到的一幕幕,一年后,有望在贵州道安高速上演。
由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三家子公司(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采取BOT+EPC模式建设的道安高速公路,全长254公里,是国家高速G69(银川至百色)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贵州省高速公路“678网”之第三纵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2015年底建成。
绿色交通,生态立省。项目地处长江上游生态区,属典型岩溶地带,沿途生态脆弱,运输条件恶劣。受绿色循环低碳政策指引,考虑到企业肩负的社会责任,道安高速克服重重困难,走上低碳之路。项目成功申报为2014年度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主题性示范专项资金补助项目。
据测算,按照实施方案实施后,在施工阶段可以达到节能18.68万吨标油和20.58万吨标煤的效果,并可减排二氧化碳20.62万吨;项目建成后运营阶段将形成每年1.95万吨标煤的节能能力,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19万吨,节约新水27.9万吨。
项目公司绿色环保低碳项目小组办公室主任姚辉山介绍,道安高速绿色循环低碳建设将从节约有道、节能有度和节制为安三个层面着手,最终实现“节能”效果。
受地理位置限制,贵州高速公路大多桥隧相连,隧道掘进必然产生大量弃渣。道安高速隧道出渣量约715万方,按以往用弃土场处理,至少额外占地几百亩,而采取循环利用措施,尽量做到“少占地、不弃土”。截至9月25日,已开挖的380万方弃渣中,利用305万方,利用率达80%。
按照设计,道安高速施工采用集中供电措施,把永久性用电和临时用电结合起来,分别满足施工期和运营期用电要求,将富余电量供应给地方。
在某些特殊范围内,路面施工采用温拌阻燃沥青。与传统做法相比,施工温度从150-180℃下降到110-150℃,降低能耗,减少有毒有害气体排放,保障施工人员健康。
在水土资源保护方面,当路线跨越敏感水体时,设置径流收集系统,防范危险化学品车辆发生事故造成危险品泄漏,所以在全线关键桥梁、路基段落水流必须通过净化处理后再分类排放。
在公路附属设施运营方面做到水资源循环利用(服务区、停车区、管理中心),主要包括生活用水、消防用水、洗车用水、浇灌绿化用水等。除生活用水水质指标要求严格,只能用市政用水或自备水源外,其他用水均可采用地表收集水或经处理后的生活污水作为中水回用。
在项目全线开展表土收集,目前共收集并储存表土资源398万方(含高液限粘土),以便后期育苗、复耕、绿化工程使用。
结合本项目特色,在适宜植被生长的段落采用刺林生态隔离栅,以种植马甲子、火棘等乔灌木来代替钢铁隔离栅,防止水土流失,即可降低噪音,保护环境,又可减少投资。
道安高速的低碳建设技术还包括耐久性路面、施工机械低碳技术改造(拌合楼油改气)、可循环材料使用(废旧橡胶沥青路面)、采用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和可再生能源应用(太阳能)、公路节能照明技术、供配电节能技术、隧道通风智能控制系统、设置车辆超载超限不停车预检系统、全线收费站100%开通ETC不停车收费通道、公路沿线设施绿色建筑建设、路域碳汇生态建设、施工监测与信息化管理系统和运营能耗统计监测管理信息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全线设置的公众服务和低碳运营指示系统,通过公路显示屏,乘客和驾驶员随时能掌握高速公路路况、气象、出行指南、服务区、地图以及路政、运营等信息,还可了解车辆平均时速、低碳车辆合理运行速度等信息,利于行车安全,减少拥堵造成的资源浪费。 “贵之道,节至安”,道安高速将成为贵州省乃至西南地区沟通川渝经济区、东盟经济圈又一快速通道,也将成为贵州首条绿色低碳高速。一切,让人瞩目以待。(本报记者易兴华)
三黎高速:水土保持与建设同步
黔东南州山秀水美,三穗至黎平高速途径的三穗、天柱、锦屏、黎平四县尤为突出。山秀,秀在植被茂密,山体苍翠;水美,美在清澈透亮,山中有水,水中映山,山水一体。
“工程建设,保护好青山绿水,做好水土保持尤为重要。”三黎项目办主任何东说,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坚持“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原则,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主体工程建设的同一管理的框架体系之内,与工程建设同时进行。
三黎高速全长138.066公里,是今年建成通车最长的高速公路,全线从施工前期到施工阶段,再到施工收官,水土保持工作贯穿始终。
“先编制《贵州省三穗至黎平高速公路水项目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经审批后,招标具有甲级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单位对现场进行水土保持监测。”何东说,不仅编制方案,施工设计图阶段,也对路基防护、排水设计进行严格把关。填方路段、挖方路段都通过急流槽将截水沟和边沟、排水沟、涵洞接顺原自然排水体系,并通过涵洞、倒虹吸的合理设置,最大限度的维持原有的自然排水体系。
着手施工后,建立领导小组和责任体系,“由总监理工程师、分管工程质量的副总监、现场代表、驻地高监组成水土保持管理领导小组;各施工单位相应成立水土保持工作小组,将责任落实到人。”层层负责的方式,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
在施工中,生活区及现场都禁止将有毒有害的废弃物作土方回填,存放油料的库房地面进行防渗处理。同时,加强对路基填土的保护,防止填土被雨水或其它地面冲刷,流入农田、鱼塘、河流,工程废水、生活污水不乱入农田、耕地、河流等附近水体,都必须经过沉淀池、废水处理池处理之后再排出;施工期间,施工废料水泥、油料、化学品等严格分类堆放,防止雨季物料随雨水径流排入地表及相应水域,造成污染,机械废液用容器收集,不随意乱倒,防止施工机械严重漏油,施工机械运转中产生的污油水及维修施工机械时油污水不经处理不得直接排放;从施工期间到完工后,建筑场地、砂石料场地也要进行适当处理,以减少对河流和溪流的污染。站在桥上远眺,流水潺潺,清清河水倒映着壮丽大桥,与周边特色民居自成一景。(本报记者米雪连摄影报道)
尖小线:为项目插上廉政和科技的翅膀
10月24日早,深秋。尖坡至小碧高速公路3B标项目部,绿蓝相间的标语,如同在工地上荡起一股浓浓的廉政风。
“知足常乐、廉者安康”,在项目部的室内外,诸如此类的廉政标语、廉政漫画触目所及。“我们的目标是把廉政融进项目生产,促进项目建设,让廉政内化于心、外化于形。”项目党支部副书记杨昌强介绍。
2013年11月20日,贵州路桥集团将尖小线3B标作为“廉政文化进项目”示范点,充分开展各类活动打造崇廉、尚廉廉政文化氛围,将廉政的观念融入项目管理中,有效预防职务犯罪和腐败现象,推动项目科学发展。
如今,项目部廉政制度得到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建立相应的监督体系,廉政文化建设的正面作用已凸显出来。杨昌强举例,曾经,项目部在没有第三方监督的情况下,可自行购买一些小型材料。而现在,项目部购进这些小型材料,按照数额不等,必须上报分公司甚至集团公司,经审核批准和竞价后,货比三家选择供货方。“规则更加细化、更加可操作,增加多方监督环节,压缩贪腐空间。”项目部常务副经理邓有蒙说,廉政建设能转化为生产力。工地上人人廉洁自律,项目建设没有“后院起火”,减少安全、质量问题,相应降低管理和运行成本。
做好廉政建设的同时,尖坡至小碧高速公路3B标项目部还着力做好科技运用。在项目建设中积极引进先进机器设备和创新施工方法,促进项目生产。
10月11日,由贵州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局、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和贵州路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桥梁预应力施工控制要点与管理规定工程试验”现场观摩会在尖坡至小碧高速公路3B标黄泥哨I号大桥T梁预制场举行。
省交通质监局刘雪峰博士介绍,贵州公路建设桥隧比例高,桥梁多采用大跨径连续梁或连续刚构桥和预应力技术,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桥梁的耐久性。一旦预应力施工不规范及缺乏有效质量控制手段,容易导致桥梁开裂、下挠等质量病害。
在现场试验中,展示并推广智能设备压浆、张拉技术。“在确保设备功能性和精确度前提下,智能设备施工更规范,更有利于预应力大小及其均匀度的控制,确保孔洞压浆密实,减少传统人工操作造成的病害隐患。”省交通质监局局长许湘华说。
目前,在尖坡至小碧高速公路3B标建设中,项目部广泛推广使用智能压浆和张拉技术。尖小线尖坡至小碧高速公路3B标于2012年年底进场,是“三年会战”起点项目。在廉政建设和科技创新的助推下,今年年底,节点工程黄泥哨I号大桥桥面施工完工;明年4月,节点工程渔洞峡I号隧道右洞贯通。(本报记者熊昌华权若青)
相关报道
- 贵州“火烧云”映红天际映红湖
- 国务院安委办通报贵州新田煤矿“10·5”事故情况
- 贵州省工商局公布6大便民清单
- 贵州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达92.6% 覆盖189.85万职工
- 贵州贵阳网市交管局夜查逾千车辆 查处违法行为425起
- 贵州网信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热门推荐
更多>2014国际泳联花样游泳大奖赛完美收官
盘点最贵的10张照片
故宫附近寺庙变豪华会所不让百姓进 可坐龙椅
双子座流星雨壮观美景
西安明代秦王古墓被垃圾覆盖
河南新乡一KTV发生火灾 1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组图)
西安一小区停电 业主物业门口烤火“抗议”
渔民渤海湾捕获重100余斤巨型“怪鱼”
石家庄80后单腿小伙驾车携母游全国
两百名“圣诞老人”闹京城
红牛HitTop街舞挑战赛总决赛引爆校园
中日韩三国僧侣在南京举行“世界和平法会”
南京举行烛光祭悼念30万遇难同胞
贵州剑河县久吉苗寨发生火灾 致176户619人受灾
2014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在京举行
46只野生猴获救 28只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西安美院近百拴马桩“戴”口罩呼吁保卫蓝天
陕西明秦王墓文物被垃圾包围 系全国文保单位


- 莱昂纳多与小18岁女友正式分手 二人交往一年半
- 朱莉生水痘满脸红点 将缺席新片首映(图)
- 天天动听联袂李玉刚跨界合作 推出新专辑专属定制耳机
- 曝张柏芝涉合同诈骗 经纪人:只是经济纠纷
- 《亲爱的》入美国金球奖初选 伦敦电影节连夺两项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