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首页  >   中国在线  >  西南地区  >  贵州(新)  >  滚动新闻

“贵州的袁隆平”:他培育了大家爱吃的“糯玉米”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收集贵州本土糯玉米种源600余个

上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糯玉米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省内更是一片空白。要培育出优良品种,“首先要收集优质种源,那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傅同良说,百姓爱吃,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中,造就了本省种类丰富的糯玉米,但品种都散落在民间,收集起来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在开始的3年时间里,傅同良独自一人跑遍全省80多个县,收集了300多种地方糯玉米种子。

傅同良回忆,有一天在修文久长采集种子时,听当地老乡讲,十几公里外的深山里还有一个品种不错,于是,他不顾疲劳,连夜赶到那儿。挑着几十斤的玉米,走在无人无灯的山中小道上,回到住处已经下半夜了!“为了一粒种子,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

一年的大年初四,他坐着班车早早出发,沿着开阳、翁安、余庆、石阡、思南、印江、德江到沿河,行程1000多公里,“很多种子都藏在深山林中,靠一双脚踩着泥泞的小路,才有收获。”傅同良说,他那次走遍贵州东北部,收集了几十种种子。

在遵义绥阳镇安坝村收集种子,返回的路途中班车抛锚,几十公里路程,他硬是背着100多斤的玉米走路到了遵义。来不及喘口气,听说桐梓又有了不一样的品种,傅同良寄存在火车站后,马不停蹄又出发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了这几百种的不同品性的糯玉米,傅同良有了开发、研究糯玉米杂交高产新品种的底气,90年代初,他全身心投入了自己的科研中。

20年来,他行程数万公里,跑遍贵州的山山水水,收集了地方糯玉米品种600多份,成为宝贵的种子资源。

一个糯玉米新品种 成功育种6至8年

“玉米育种是一项极其繁琐的工作。”傅同良告诉记者,种质资源鉴评、自交系选育、杂交组合选配、杂交组合鉴定筛选,一环都不能马虎、出错,否则会前功尽弃。

一连串的“专有名词”让记者听得一头雾水,他又详细解释说,要育出一个品种,首先要经过七、八代甚至十几代的种植,然后选育出性状稳定的自交系,再经过两三年的杂交组配和鉴定筛选试验,又要两三年国家或省组织的区域试验,最后经专门机构的DNA鉴定、品种分析、抗病毒性接种鉴定等多项指标达标,才能通过审定。“培育一个新品种,差不多六至八年的时间。”

傅同良的科研工作全部在田土里,和农民一样劳作、辛苦。他和同事将收集来的数百份糯玉米品种资源,放在一起种植,对它们进行株高、穗位高、穗长、行粒数、籽粒大小、粒色、糯性、口感、生育期、抗病性等的观察鉴定,“那时,满脑子想的都是育种的事情,一年365天都泡在各个试验田里。”

在谷坝村实验基地,村民赵光龙的家就是傅同良的试验室、种子仓库。赵光龙十几年一直参与在培育工作中,已是半个“育种专家”,他说,傅老师就是一个农民,戴着草帽、穿着胶鞋,不管大太阳天还是下雨,呆在密不通风的玉米地里,授粉、观察品种,常常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整个人像是从水中捞出来一样。

学生陈甫久说,玉米地里有一种“六角钉”的植物,被刺到皮肤红肿、痒痛难忍,傅老师每每下田自带一瓶蛋清,敷上去会马上消肿,解决了大家的“困扰”。

1996年,傅同良终于培育出了他的第一个糯玉米新品种———筑糯1号。

“皮薄、糯性口感较好,抗病、抗倒性较强,产量高,经济价值高。”专家给出了这样的评语。赵光龙试种结果,一般玉米每亩鲜产1000斤左右,新品种最高可达2000斤,“高兴坏了。”他回忆那次不寻常的种地经历。

接着,傅同良又先后培育出“筑糯”系列糯玉米品种和筑甜1号甜玉米品种,让贵阳市民享受着各种口味的“糯玉米”!

由此,傅同良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模”、“三农”模范人物等荣誉。

分享到6.79K

相关报道

自食其果 遮丑
PS4入华:游戏主机最好的时代已逝去? 美国经济回暖了吗?内忧外患仍在路上
詹妮弗·洛佩兹奢华写真 红唇妖艳电眼迷离 超大胆!56岁麦当娜炫彩大片与蛇共舞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专题

      今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详细>>

      热烈庆祝澳门回归十五周年。

      详细>>

      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将于11月19日至21日在乌镇召开。

      详细>>

      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圆梦北京之《指尖上的动力》

        详细>>

        圆梦北京之《朴实的澎湃》

        详细>>

        圆梦北京之《北京年夜饭》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