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行]蒲波: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 奋力实现“五个走在四川前列”
中共德阳市委书记 蒲波
德阳市委书记蒲波接受全国网络媒体四川德阳行采访团联合采访
蒲波: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 奋力实现“五个走在四川前列”
中国日报网德阳1月13日电(记者 程尔凡)新年伊始,为期四天的“全面创新改革 驱动转型发展”全国网络媒体四川德阳行活动顺利举行。1月12日下午,中共德阳市委书记蒲波接受了新华网、央广网、中国网等全国网络媒体采访团的联合采访,围绕德阳“十三五”发展、全面创新改革、成(都)德(阳)同城化等话题,与记者展开坦诚交流,并回答相关提问。
工业立市兴市 发展基础较好
蒲波首先代表德阳市委、市政府,向各位远到而来的网络媒体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对德阳改革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在介绍德阳市情时,蒲波说,德阳地处成都平原东北部,辖旌阳、广汉、什邡、绵竹、中江和罗江六县(市、区),幅员面积5911平方公里,自然条件优越,属都江堰自流灌区,农业生产发达,自古就有“天府粮仓”的美誉。德阳以工业立市兴市,基础比较雄厚,是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四川省重要的工业城市,重大装备制造业集群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全国60%的核电产品、40%的水电机组、30%的火电机组、50%的大型轧钢设备、20%的大型船用铸锻件均由德阳制造,发电设备产量全球第一,石油钻机出口全国第一,拥有东汽、二重、东电、川油宏华等一批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企业。2015年,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1600亿元,居四川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居全省第2位,农民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其它多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蒲波说,从产业结构看,当前德阳“一产优、二产强、三产相对是短板”的特征还比较明显,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60%,第三产业仅占GDP的27%。随着今后全面创新改革、产业转型升级的持续推进,德阳工业的支柱地位更不可动摇,这也是德阳立市兴市之本。下一步,我们将结合自身实际,在继续巩固“一产优、二产强”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全域城镇化,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补齐“三产”这一短板,实现均衡、协调发展。
突出“四个用好” 奋力实现“五个走在前列”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决胜全面小康的开局之年。面对“十三五”,作为四川经济大市的德阳,有哪些战略考量?这成为与会记者们广泛关注的话题。
“德阳是成都经济区和成都城市群的重要城市,省委对德阳提出了‘在科学发展、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改革开放、全面小康等五个方面走在全省前列’的要求,我们认真审视市情、科学研判形势,确立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奋力实现‘五个走在前列’的奋斗目标,着力实现‘一高两率先’,即:发展增速保持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并走在前列,在全省率先实现次级突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蒲波表示,为确保战略目标实现,在“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切实在“四个用好”上下功夫:第一,用好五大发展理念,将其贯穿“十三五”始终,统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第二,用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引领德阳经济新常态下的跨越发展;第三,用好成德同城化的战略机遇,推进成德协同发展带动德阳全域发展;第四,用好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联合国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中国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级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创新驱动示范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综合保税区等平台,全面推进德阳创新发展。
奋力实现“五个走在前列”,涉及方方面面,必须突出工作重点,明确工作抓手。只有抓住重点,才能带动全局、带活全局。蒲波说,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成德同城化,就是我们实现目标的两大战略抓手,必须作为一号工程、头等大事来推进。
全面创新改革 驱动转型发展
去年9月,德阳被国家确定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面对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德阳将从哪些方面着力?”“有何具体举措?”专访中,与会媒体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关注。
蒲波说,中央确定四川依托成德绵地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这是在德阳转型发展关键时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历史机遇。德阳将把全面创新改革作为全市的“一号工程”和头等大事,在战略定位上,着力两大重点,即:探索以装备技术智能制造为主的产业转型发展新机制,探索创新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新机制,力争通过3年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基本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长效机制,建设国家高端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基地。
在创新重点上,蒲波认为,要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在创新环境营造、产业转型升级、创新人才建设、协同创新开放四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着力探索有效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新机制,进一步明晰市场和政府在创新驱动中的功能定位,完善行政政策的创新引导作用,强化市场竞争的创新激励作用,增强企业创新主体的内生动力。二是着力探索以装备技术智能制造为主的产业创新新机制,加快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构建鼓励产业创新发展的即期和长效制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三是着力探索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新机制,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建设质量最优、吸引力最强的现代职业教育,创新人才政策体系,激发人才创造活力,打造助推产业发展和创新驱动的人才高地。四是着力探索推动区域内外协同创新开放合作新机制,深化与世界装备制造强国和“一带一路”国家合作,搭建对外开放合作新平台,推进区域创新政策共通共用,加快成德同城进度,形成成德绵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围绕这四大重点,我们制订了50条政策措施,努力在2017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实现发展新突破。
在发展成果上,蒲波表示,德阳将通过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做强人才支撑,全力打造“两张名片、两个示范”。即:把重大装备智能制造核心技术打造成引领全国、影响世界的名片,把培育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为主的职业教育打造成引领西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名片,建设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示范市。
全面创新改革,2016年怎么干?“重点抓好‘五大工程’”。蒲波说,一要抓好产业转型引导工程。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装备制造、食品、化工、医药、建材五大传统优势产业。主动对接中德产业创新合作平台,在航空与燃机、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核能装备与核技术应用、机器人制造与运用五大产业领域,实施“互联网+制造”“装备制造大数据”工程,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二要抓好创新项目支撑工程。重点抓好东汽重型燃气轮机自主研发、明日宇航机匣中心和数控中心、烯碳科技生产线、智能机器人、中国微创国际医学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通用航空发展,与范堡罗国际航展合作办好四川国际航空航天展,建好通用航空产业园。三要抓好创新载体培育工程。支持企业创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加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孵化器、省级创新创业孵化园建设,切实抓好专利工作,加快组建一批燃汽轮机、油气钻采装备、通用航空、石墨烯等领域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新建技术交易信息服务平台,扩大“天使投资基金”规模,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四要抓好人才引进培养工程。建立全面创新(国际)领军人才服务中心,设立人才引进专项基金,引进100名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创新领军人才引进提供“一条龙”“一站式”“实时制”服务保障。五要抓好创新政策引领工程。围绕梳理出的50条创新政策,抓好国家层面政策的争取和省级层面政策的实施,加快制定实施细则和工作计划,促进重大政策有效衔接,争取创新政策立竿见影、落地见效,着力解决科技创新和高端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限制。
推进成德同城化 加快建设成都现代化国际化北部新城
随着国家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成渝城市群、成都城市群已步入发展快车道。面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的大势,德阳新型城镇化将如何推进?这成为与会记者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
“推进成德同城化,建设成都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北部新城是德阳未来城市发展的出路。”蒲波说,德阳是成都经济区和成都城市群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们正在全力推进成德同城化,推动与成都在“十三五”规划、产业布局、交通建设、城市功能品质、政策机制上实现“五个协同”,着力把德阳建成为成都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北部新城,推动形成南有天府新区、北有德阳新城的“一核两中心”格局。
蒲波认为,在“五个协同”中,要突出抓好三个重点。一是抓好交通建设。交通建设协同是成德同城化的核心要求。以交通一体化为先导,德阳将规划建设成都至德阳的城市干道北延线和地铁北延线,依托成都城市南、北延线交通主轴,建成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东段和北段,改造成绵高速,推进以“五环五轴”为主的城市交通干线网络建设,构建高效、便捷、多层次的成德组合型交通体系。目前,成都至德阳的城市干道北延线已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列入2016年100个省级重点推进项目,争取今年开工建设。二是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认真抓好老城区改造升级,搞好旧城改造、综合管廊改造、棚户区改造“三大改造”工程,做好城市美化、亮化、净化、绿化“四化”工程;切实抓好城市新区规划打造,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围绕质量最优、吸引力最强的目标,大力发展教育、卫生等城市服务核心要素,进一步完善德阳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和环境。三是抓好政策机制协同。在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支撑等方面,出台推动成德一体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成德同城化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德阳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媒体的关注、宣传与推介,希望大家在德阳期间,多到基层、到企业去看看,为德阳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蒲波对各位记者朋友说,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中共德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德阳经开区党委书记杨建明参加联合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