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中心首飞成功。据了解,大连理工大学先进制造、结构优化等领域的多项科研成果应用于长征五号运载火箭。
2008年,大连理工大学贾振元教授牵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源约束面形再设计类复杂曲面零件的加工理论与技术”。同年,贾振元教授、王永青教授开始牵头承担“大型薄壁件铣槽机研制”任务。相关研究技术与装备作为“关联面形约束的大型复杂曲面加工技术与装备”的核心成果,获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目前,大连理工大学已为西安航天发动机厂交付了8台套的喷管铣槽加工装备和2种类型零件加工程序自动编程系统,彻底弥补了我国高性能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中喷管铣槽加工这一技术“短板”。
大连理工大学校长郭东明院士(左三)等在海南文昌发射中心现场观看发射。
长征五号火箭运载能力比现役运载火箭提升两倍多。为保证火箭的运载能力,2009年开始,在大连理工大学程耿东院士的指导下,王博教授、亢战教授、李刚教授带领团队,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火箭工程师们一起工作,围绕箭体结构的优化设计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针对火箭芯级主承载舱段、助推器、关键连接结构等20多个部段开展了优化减重设计工作,为火箭成功减重645公斤,单发火箭节约发射成本2000万元,为保证火箭的运载能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氢液氧作为推进剂,在其800吨的身体里90%是超低温的推进剂,是名副其实的“冰箭”。王博教授和任明法副教授带领团队建立的低温贮箱蒸发量数值仿真预测技术、以及绝热结构热力耦合分析技术,成功得到地面试验的验证,为火箭贮箱生产和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的设计依据。
此外,大工团队的科研成果还应用于长征五号大尺寸柔性整流罩分离系统、助推器设计方面。(中国日报大连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