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欧+”重构产业布局 助力成都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11-03 08:16:48
分享

记者从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获悉,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之际,成都的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作为成都唯一被纳入国家和省政府老工业基地“8市1区”搬迁改造范畴的青白江区,始终坚持工业“一业定乾坤”,通过做好“加减乘除”、做强“蓉欧+”产业,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有力推动了成都市工业经济发展质效。

坚持工业“ 一业定乾坤” “加减乘除”加速产业转型

做加法——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在项目招商中,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智能装备、智慧能源装置装备、绿色建材和建筑工业化四大引领性产业以及新型商用车制造、粮油食品加工两大优势产业呈集聚发展态势,2015年获批全国唯一绿色建材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目前,全区已有各类工业企业7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63家,新材料企业30余家。

做减法——勇于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企业通过“关、停、并、转、迁”等措施,勇敢淘汰落后产能,注重技术改造,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川化集团退出天然气化工产业,与成都上官公司、太亿公司合作,共建川化量力物流有限公司;川化集团的四川众能碳纤维项目已投产12条生产线,正在积极规划建设能源新材料高科技产业园。攀成钢已永久关停炼铁高炉,实施了非钢产业项目——达海工业科技综合产业园建设。目前,已有17个低碳项目竣工,总投资达12.5亿元,汇集了重汽王牌、天翔环境、巨石、台玻、天马轴承等一大批低碳发展领先企业。

做乘法——创新驱动激发活力。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青白江区获批中小微企业“壮大贷”试点,资金池规模为6000万元,放大贷款规模为6亿元。探索创新融资担保机制,与成都金控集团等金融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8家公司成功挂牌上市。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领域建设,11个项目纳入成都市PPP项目库。同时设立1000万元创新创业引导资金,降低创新创业成本;设立2亿元创新创业发展资金,重点扶持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创新创业交流活动开展等;设立老工业基地改造创新基金,规模暂定为10亿元。依托蓉欧创业大院,构筑覆盖全域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化基地”的科技孵化体系,推进各类孵化载体发展。

做除法——破除阻力助推转型。2014年,青白江将原有10个产业园区优化整合为2个,探索“政区合一”发展模式,将园区的经济功能与行政区的社会功能统一起来,积极推行 “四三”(审批服务“三段式、三合一、三集中、三优化”)工作模式,促进经济转型发展。今年8月,川化集团的硝酸、硫磺制酸和双氧水装置的处置在西交所与通达悦来成功签约;攀成钢利用自身资本优势和专业优势,建造检验检测、节能环保等专业服务平台,财务、法律、管理咨询等商务综合服务平台,积极探索破除发展桎梏的路径。

“蓉欧+”带动产能转移,重构全市产业格局

去年8月,中欧班列蓉欧快铁延伸至厦门,开行了厦蓉欧班列,这是中国唯一由自贸区开出的中欧班列。今年6月20日,统一品牌后的中欧班列(蓉欧快铁)首达波兰,向全球展示了与众不同的“成都速度”。如今,四川获批设立自贸试验区,蓉欧快铁串联起四川自贸区与欧洲中亚,让资源全球化配置有了更价廉、更高效的选择。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深入推进,“蓉欧+”不仅改变了国际物流运输格局,还有产能转移和产业升级。为深入实施“蓉欧+”战略,青白江在驻区大型国企老厂区为核心及周边区域共11.8平方公里,高标准规划建设“智慧产业城”,规划37.02平方公里发展临港工业。在产业定位上,拟发展“基础智慧产业、智能制造业和智慧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重点推进新材料、3D打印、大数据、新能源装置装备、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型金属制品、智能产品制造、(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服务和科技服务等10个细分产业领域,到2020年实现产值400亿元,到2025年实现产值800亿元。

蓉欧快铁作为成都打造对外开放和互联互通的重要载体,运输时间比海运快2—3倍,成本为空运的1/8—1/6,一大批重点项目纷纷“抢滩”成都国际铁路港。2015年,青白江全年签约项目共计41个,涉及总投资近200亿元。今年1—9月,签约项目22个,总投资71.7亿元,在谈工业项目34个,涵盖新能源动力电池、新材料、商用车配套等多个方面。

蓉欧快铁对整个成都市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显现。凭借雄厚的产业基础,便利的物流条件,优良的政策环境和巨大的潜在市场,成都正在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最具国际投资吸引力的城市,国内外企业抢占中国西部市场的战略制高点。今年1—7月,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新增10家,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已经从2015年底的268家增至278家,企业数量、投资额和行业领域继续雄踞中西部城市之首。

实施“工业强基行动”,成都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9月20日,攀钢集团正式启动积微智慧产业园建设。作为攀钢发展非传统产业的核心战略项目,规划占地面积7000亩,未来将重点发展盈利性好、科技含量高、绿色环保的企业和项目,打造成去产能、转型升级的国家级示范园区和先进制造业重要承载示范区。

实际上,早在2014年,攀钢集团开始实施“互联网+”战略,尝试通过“触网行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达海产业园(一期)创下了当年建成、当年盈利的奇迹,成为西南单体规模最大的产业园综合体;2015年7月1日,积微物联网正式上线,仅一年多时间线上交易量已达1600多万吨,交易额达400亿元,成为西南最大的钢铁电商交易平台。

攀钢的转型成功,是成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成都通过深入实施“工业强基行动”,全力促项目、扩投资,全市工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2016年1—9月,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629.6亿元,同比增长35.6%,增速分别高于全国32.4个百分点、全省25.1个百分点。从重点产业看,电子工业、冶金建材、石油化工、机械(含汽车)、食品、医药产业等完成工业投资1103.1亿元,同比增长36.4%。

按照规划,成都市将在重点产业及其主要领域全面推进创新驱动,实施产业创新、技术创新、业态创新、集群创新、要素创新5大创新行动,到2020年,全市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引领发展,工业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成果持续涌现,形成以创新驱动为主的引领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新模式,初步形成以绿色、循环、低碳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