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三周年之际,为总结三年来司法服务保障自贸区建设经验,进一步推进自贸区建设,10月31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13—2016年涉上海自贸区审判工作白皮书及十大典型案例。会上,浦东法院还发布并向自贸区管委会、自贸区企业代表赠送了新书《浦东法院服务保障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实践与探索》。
来自浦东法院、自贸区管委会、自贸区企业代表的多位负责人共同参加会议。
服务三年建设 受理涉自贸区案件2.1万余件,审结1.9万余件
据白皮书披露,2013年11月至2016年10月,浦东法院共受理各类涉自贸区案件21538件。从案件类型看,包括民商事案件15526件、刑事案件602件、行政案件5件、执行案件5405件。
期间,浦东法院共审结(执结)各类涉自贸区案件19447件。其中,民商事案件13902件、刑事案件570件、行政案件4件、执行案件4971件。
从审判案件结案方式来看,判决结案6718件,占46.4%;调解结案2559件,占17.7%;撤诉结案4868件,占33.6%;并案或移送结案155件,占1.1%;裁定驳回起诉及其他172件,占1.2%。
浦东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斌表示,这三年间,上海自贸区经历了成立、扩区及制度创新不断深化的发展过程。随着自贸区建设的不断推进,涉自贸区民商事案件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一是案件量跨越式增长,反映上海自贸区内司法需求的体量变化;二是四大片区案件区分明显,体现上海自贸区各片区核心功能与发展定位;三是案件类型结构调整,反映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四是涉外案件趋于多样化,反映国际商事主体对上海自贸区市场的全面深入参与。”
深耕六个方面 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自贸区司法保障模式
自贸区建设离不开公正高效的司法服务保障,三年来,浦东法院一直致力于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自贸区司法保障模式。在白皮书中,浦东法院从六个方面梳理、总结了相关经验和做法。
具体来看,这六个方面的做法是:完善专项审判机制,精心审执相关案件;深化权益保护机制;全面升级司法公开和司法服务,营造优质营商环境;延伸法院司法职能,强化风险预警防范;对接司法改革要求,推进自贸区法庭综合改革;总结服务保障经验,发挥辐射参考作用。
会议现场,浦东法院发布并向自贸区管委会、自贸区企业代表赠送了新书《浦东法院服务保障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实践与探索》。该书别具特色地设置了文件报告、案例研析、研讨交流、信息情况、调研成果、媒体精选等多个章节,生动地介绍了上述经验、做法。
张斌院长指出,作为全国首个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区自设立以来,立足体制机制创新大胆探索,不少经验做法已逐步在全国推广。浦东法院将继续把握新机遇、再展新作为、谋求新发展,努力为自贸区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发布十大案例 聚焦新、难问题,推动自贸区规则树立、价值引领
会上,浦东法院还发布了2013—2016年涉自贸区十大典型案例。
据浦东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林晓镍介绍,十大典型案例中包括4件商事案例、3件知识产权案例、1件劳动争议案件、1件行政案例和1件刑事案例。这些案例大多具有较高的社会关注度,或体现了自贸区内商事纠纷处理的特殊原则、或探索了法律尚未明确的难点问题、或反映了法官在案件裁判中的司法智慧。
记者注意到,在十大案例中,有两件“首例”案件曾引发社会关注热点:浙江淘宝网络有限公司与上海载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载信软件(上海)有限公司申请诉前停止侵害知识产权纠纷案,是全国首例涉电子商务平台不正当竞争诉前行为保全案件,对今后类似案件的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在上海市首例保险公司向代驾公司行使代位求偿权的纠纷案件中,法院判决不仅促进了代驾行业的有序发展,也促进保险公司进行业务创新,为代驾行业的发展提供专业保障。
记者发现,十大案例对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网络购物等许多新兴领域均有涉及,浦东法院的判决结果对促进相关行业健康发展以及诸多新、难问题的厘清和解决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日报上海者站 周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