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路径,多管齐下扩大扶贫成效
当上南峪村高端民宿的“管家”,贫困群众徐振申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今年40岁的徐振申是涞水县三坡镇南峪村村民,他的妻子患病卧床,女儿正在上大学,一家人因病因学致贫。今年9月份,南峪村高端民宿开门迎客。村旅游扶贫农宅股份制合作社聘任徐振申管理维护民宿,每年给他2万元保底工资。日前,徐振申笑着对记者说:“有了稳定的收入,还能就近照顾生病的妻子,再加上合作社给的每年每人600元分红,脱贫很快就能实现!”
旅游景区带动就业、旅游股权带动脱贫,这是我省探索出的产业化程度高、带动力强、可复制性好的旅游扶贫路径。一方面,我省依托贫困地区的特色旅游资源,加大景区建设力度,引导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到景区打工,让他们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变成服务员、司机、维修工等,实现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另一方面,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全面推行股份合作制,鼓励贫困群众把土地、山场等租给合作社或企业发展旅游,把贫困户能折成资本的自有资源全部折价入股,吸纳贫困群众在企业打工,使之成为拿土地租金、分红股金和务工薪金的“三金”农民。
为了扩大精准扶贫成效,我省在创新旅游扶贫路径上不懈探索。
——旅游创业带动脱贫。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支持景区及周边村庄依托山清水秀的特色旅游资源打造旅游专业村,支持贫困户开办农家乐、乡村旅馆等经营实体,让他们成为第三产业的经营业主,通过经营收入脱贫致富。涞源县白石山旅游片区农家乐由2014年的50多家增长到现在的209家,接待床位达到了5523张,可直接带动1.6万群众实现脱贫致富。
——旅游商品带动脱贫。积极推动旅游停车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后备箱基地和旅游商店建设,支持当地农副产品开发和家庭手工业发展,强化产业支撑。大力引导贫困群众发展土特产旅游经营,出售自家农副土特产品,通过商品销售获得收入实现脱贫。
“十三五”期间,我省每年规划启动100个贫困村开展旅游扶贫。到2020年,扶持62个县,约500个贫困村、8.6万贫困户、30万贫困人口,通过直接参与旅游经营、提供接待服务、出售土特产品、土地租金、入股分红等途径脱贫致富。
盘活资源,“旅游+”加出精准扶贫新动能
一业兴带动百业旺。旅游业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切入点,是拉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
我省通过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构建“旅游+”产业体系,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盘活农村资源,将扶贫攻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美丽乡村、现代农业、山区综合开发相结合,一举活了资源、绿了河山、富了农民。
秋风轻拂,花海如潮,美不胜收。日前,在距离涞源县城约15分钟车程的西道沟村农业庄园新景区,万亩药材花海景观蔚为壮观,吸引了很多游客驻足赏玩。
这个农业观光游项目,由河北尚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园区总体规划面积10000亩,计划投资5.1亿元。这只是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项目的一部分。在整个项目中,我省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引导其他行业企业转型投资旅游业,通过市场化运作开发旅游项目,已经完成投资近300亿元,打造了10种新业态:乡村游、山地游、农业游、工业游、商务游、购物游、文化游、康养游、自驾游、研学游。
“旅游+”,加出了精准扶贫新动能,更加出了脱贫攻坚的信心。
易县安格庄村村民赵银池家的房子最近贴了仿古砖,院子整饬一新,葡萄架上果实累累。在他经营的长寿农家院院墙上,记者看到金牌农家乐服务标准和餐饮服务标准两块牌子,对头发、服装、指甲、笑脸等都有具体规定。赵银池坦言,每天跟不同的游客交流,开阔了眼界,也注意讲卫生、讲文明了,对生活更充满了希望。
山沟沟变成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老宅子变成城里人稀罕的好地方,农家饭变成人们津津乐道的“新口味”……这些变化,让贫困群众看到潜力、看到希望,激发了他们的创业激情,增强了他们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信心。
为充分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我省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扶贫工作思路,组织实施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分级分类加强对旅游扶贫村村官、致富带头人、旅游经营户、从业人员的培训,全面增强旅游扶贫持续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