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文/赵曌 图/吴蔚)时间若往前倒推两年,或许还有不少人在质疑,贵阳市花如此多的人力物力修建孔学堂真的有必要吗?这座总建筑面积近十五万平方米的“学堂”究竟能够发挥什么作用?
自2013年1月1日对外开放以来,370多场传统文化公益讲座在这里举办,13万听众造访;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中外国学名家纷至沓来,国内外知名高校、学术机构争相入驻……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评述:“这个庙会不一般,这个学堂不简单……”
“去孔学堂听讲座”“到那里过中秋”……四年不到的时间,孔学堂以自己的方式,建构起了贵阳乃至贵州的文化新地标。质疑声渐退,孔学堂在社会各界已然声名鹊起。
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党委书记、理事会理事长徐圻
9月26日,第七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在孔学堂开幕,这是孔学堂又一次“牵手”高规格的文化品牌活动。在接受媒体记者专访时,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党委书记、理事会理事长徐圻表示,孔学堂将努力打造成为贵州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成为构筑贵州“精神高地”的重要支撑。
复兴非复古 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
孔学堂的功能,首在教化、传播。自落成起,传统文化公益讲座便成为其传播国学、教化人心的重要载体之一。而370场公益讲座持之以恒的背后,也藏着孔学堂价值观的不断深化。
“我们讲的文化复兴,绝不是简单的复古。”对于“古为今用”,徐圻更关注“今用”,“不仅要讲老祖宗的东西,更要思考其当代价值何在。”
因而在传统文化公益讲座的开展上,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拓宽师资渠道、引进优质资源、深化讲座内涵、提高讲座质量。
坐落在大将山下、花溪河畔的贵阳孔学堂,正在成为中华传统文化教化、传播、研修的重要基地
今年中秋,孔学堂举办“我们的节日·中秋节”系列主题活动,贵州大学教授王晓卫为市民带来了一场主题为“中秋诗词的欣赏与诵读”的讲座。活动还设有“中秋品茗”茶艺展演,其中穿插有评书、茶艺表演、书法现场表演、香道表演、茶玩讲座、民乐演奏等活动。为了增强活动的互动性,孔学堂还专门邀请市民参加“月作团乐·饼新制得”现场制作月饼及游艺活动……五百余位市民赞不绝口:“孔学堂里过中秋,好玩又长知识。”
在孔学堂,有着琴棋书画诗礼的“新六艺”。六间教室,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学习体验教育活动。2015年,前来参观学习、体验教育的学校达175所,参观学生共计17500余人。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徐圻说,“目标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孔学堂的这一探索实践,恰恰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下传承教化的重要前提和基本路径。
孔学堂里讲“老祖宗”的思想,也观照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对话”世界 寻找文化交流的“公约数”
近来,徐圻的工作并不轻松,行程排得满满当当。几天之后,他将作为中方代表团团长,飞赴希腊罗德岛参加“文明对话”——世界公众论坛的中国圆桌会议。而这也是徐圻第一次以贵阳孔学堂负责人的身份参与这场高规格的世界对话。
在当天上午举行的第七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在孔学堂开幕式上,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连辑感慨“两岸同源,一衣带水”,这背后,以方块字为纽带的文化本体之间的积淀和共鸣,所产生的力量不言而喻。
因为“方块字”的连接,两岸同源、一衣带水,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文化的交流,开放尤为重要!”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徐圻的“方法论”不难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如何“走出去”乃至于走向世界?他认为,交流、互动、取长补短是关键。
在过去的一年中,孔学堂举办了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孔学堂分论坛、四季论辩大会、“世界的孔子·国际漫画大赛”等影响广泛的文化活动;承办第三届中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暨儒家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研讨会、首届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参与承办“哲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海峡两岸校际学术研讨会、第四届江南文化论坛……立足于这样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会议,孔学堂备受国内外瞩目。
用徐圻的话说,孔学堂是在寻求一种平等的、对话式的文化交流的“公约数”。这位致力于中西方文化对比研究的学者型管理者谈到,尤其是站在国际视野的高度,这个“公约数”,对于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徐圻说,这是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的使命和职责。
孔学堂教化、传播、学术研修等领域的功能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和推崇
后记·初心不忘
再谈质疑,徐圻说,“心里打鼓”的人少了,现在基本上已经听不到这样的声音了。孔学堂教化、传播、学术研修等领域的功能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和推崇。
存在即合理。徐圻思考的是,如何让孔学堂这个“合理的存在”更加普适,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对当下更具指导性。
未来,孔学堂将一如既往地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己任,以内容建设为核心,进一步建好办好用好这一重要平台,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使孔学堂真正成为贵州的“精神高地”,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的研学基地和国内外儒学专家的向往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