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习水县古城镇:拜会中国最后一位袍哥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9-27 11:27:25
分享
贵州习水县古城镇:拜会中国最后一位袍哥
93岁袍哥
 


贵州习水县古城镇:拜会中国最后一位袍哥
袍哥


贵州习水县古城镇:拜会中国最后一位袍哥
袍哥


    9月初的贵州习水县城,一场秋雨过后金桂盛开,整个小城都沉醉在闷闷的香甜中。第二季“美丽中国 跨界科考”大型生态公益系列活动在小城启动。

跨界科考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贵州省林业厅等联合主办。科考线路包括科考专业线、生态文化线、探秘寻宝线。我有幸跟随生态文化线考察团,了解习水原生态生态文化与原生态民族的文化,特别是土成古镇的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就是被称为罗幺爷的罗明先先老爷子,也是中国最后一位袍哥。

走在古城的石板路上,远远就看见“袍哥”的旗帜随风飘荡,这就到了当地政府在复原了的土城“袍哥”的“堂口”。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遵义市推进赤水河旅游发展,作为赤水河上重要码头的土城古镇,包括“袍哥”“十八帮”等土城文化,也被发掘出来。 “袍哥”作为当时的一种江湖文化,是是“义”和“信”的传承。

贵州习水县古城镇:拜会中国最后一位袍哥
袍哥合影

我们从专家口中了解到,“袍哥”是鼎盛于民国时期的民间组织,活跃在以四川为主的西南地区。 据称,紧邻四川的土城镇,当时拥有规模庞大的“袍哥”组织,大约有600位袍哥。袍哥,有两种解释,一说是取《诗经·无衣》:“与子同袍”之义,表示是同一袍色之哥弟;另一说是袍与胞谐音,表示有如同胞之哥弟。

土城的“袍哥”,分为“清帮”和“荤帮”。 所谓“荤帮”,是为组织向烟馆等收“管理费”、帮人摆平事端的。 “清帮”,就是一般的会员,不涉及暴力、收钱等。

进到堂屋,正中供奉着关公关二爷的塑像,墙上挂满各种“袍哥会”的规矩。罗明先老人从里屋缓步走出来,今年已经93岁的他,身体依然硬朗,布衣长衫,圆顶小帽。虽然腰身不再那么挺拔,但是自带一股气场,自然能够吸引众人的目光。与老人聊天,他非常谦和。他说,他是12多岁便加入了“袍哥会”。加入“袍哥”组织,不但要讲义气、守规矩,还不能有吃喝嫖赌等劣迹。 袍哥在外遇到麻烦,会去当地堂口求助,大多会得到帮助。 对方查证身份的方法很简单,就是通过言语、手势交流。 遇到麻烦事后,便来到当地袍哥会专门接待袍哥的茶馆,按照手势动作来寻求帮助。 当时为了生计曾到重庆做木材生意,但遭遇骗局,落得身无分文。 但在沿途“袍哥”的帮助下,自己的衣食住行得到解决,很快回到家里,还收回了被骗的钱财。 可以说,当时“袍哥”的存在,为一些在外之人解决了一些燃眉之急。

贵州习水县古城镇:拜会中国最后一位袍哥
十八帮

“解放后,许多袍哥都散了,1953年当地修路成立了搬运工会,我就当起了搬运工。”那时已成家有了4个孩子的罗幺爷,一直为生计忙碌着,帮会没了,他便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搬运工一干就是30多年,罗幺爷的人品为大家所知。经组织推荐,他当上了土城老街的街长,管理街道治安。他曾经的袍哥经历也渐渐成为“传奇”。

贵州习水县古城镇:拜会中国最后一位袍哥
袍哥会三要

1988年,罗幺爷还曾在土城当选过人大代表、人民陪审员。儿女成人后都搬到了新街或者城区居住,他和老伴却一直生活在老街上。并非儿女不孝,而是那个他待了大半个世纪的地方,就是他心里“落叶归根”的地方。 如今的罗幺爷日子过得清闲,老伴在几年前去世,他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生活,时而还在河边练长寿拳,附近的孩子见他打拳也跟着比划。这套长寿拳就是他当年“嗨”袍哥时跟别人学习的。

我们离开时,老人执意要送我们到门外,并拱手作揖与我们告别。丹桂飘香的土城老街,和老人的身影,一并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链接:土城镇位于黔北赤水河中游河畔,是黔中腹地西出川南的交通要道。 小镇三面临水,北面环山,镇依山而建,水绕镇而流。是赤水河中游最大的场镇之一,西与四川古蔺为界,北接赤水市。赤水河奔腾不息,习(水)赤(水)公路贯穿东西,土(城)太(四川太平渡)公路与之交汇于此。水陆交通便利,到县城29公里,赤水70公里,距遵义268公里,重庆282公里。(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