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传统清明节是我们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重要节日,更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情感慰藉的纽带。清明除了让活着的人向逝者遥寄来自尘世的哀思与温暖,同样沐浴我们的心灵。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在此凝聚亲情家风,这是清明文化的灵魂。
然而,如今的扫墓,铺天盖地的奢侈祭祀用品,“金山”“银山”“lv”等各种祭祀“潮品”纷纷亮相,让本该是庄重严肃的祭祀先祖行为彻底变了味,多了许多攀比的气息,偏离了正确的民族价值观念。祭祀的初衷到底是为了表达哀思还是竞奢炫富?面对节日习俗的变革,清明节,该如何回归其本意呢?
清明习俗作为清明文化的重要载体应该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笔者认为,健康的清明节,应该是文明祭祀、陪伴亲人、感恩生活的集中体现。
文明祭祀是对清明节的深切致敬和朴素还原。近几年,人们开始呼吁不烧纸不焚香的清明祭扫方式,改用送鲜花、鞠躬等。然而,作为一种流传了几千年的寄托哀思的方式,烧纸、烧香,依然有其市场,文明祭祀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清明节,属于已故的人,更是提醒我们要更好地陪伴亲人。有人说,清明是一种痛,思念亲人的痛,可是痛又有什么用呢?怎样才是对逝去亲人的最好纪念?以他们对你的爱,你生活得幸福快乐才是他们最深刻的愿望。新土旧痕,掩埋的只是音容笑貌,却掩埋不了亲情、往事与爱。趁着我们身边的亲人还在,多回到他们身边去看看,不要等到想见却见不到的时候才后悔没有多陪陪他们,这个清明节既是属于已故的人,也是您回到健在的亲人身边带给他们欢乐的日子。
清明节更是感恩的节日,清明节这天陪同孩子去烈士陵园感知英烈的大爱,去亲人墓前缅怀亲人的恩情。也许只是一枝白菊,一个鞠躬,但孩子在这种氛围中,是可以感受到我们对先人的尊敬和敬仰。
万物清明,我们也当时时反省,刻刻清明,用文明的方式感恩生活,思念家人。
文/竹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