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媒“一带一路”钦州采风录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8月18日,来自全球五大洲20多个国家以及香港和台湾地区的50余家海外媒体的领袖和资深编辑记者,齐聚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钦州,开始为期四天的“聚焦广西‘一带一路’建设新机遇”参观采访之旅。
菲律宾《星报》记者Aieddelly是第一次到访中国,她对广西之充满了期待和好奇。在翻译人员的帮助下她了解到钦州是拥有1400多年历史的岭南古城,是中国面向东盟的国际产业合作高地、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新支点,拥有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等多个国家级对外开放平台,目前正在申报中国(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
19日,采访团一行到达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了解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的新进展。据介绍,园区目前正全力构建TFM(Technology- Finance- Manufacturing & modern services)平台型产业发展新模式,探索建设具有自由贸易功能的我国第四代开发园区,加快形成高端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科教和人才资源富集区、国际合作和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布局,重点瞄准“互联网+”、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材料与智能制造、北斗卫星应用等新兴产业,加快建设跨国产业集群,积极推进跨境产业链构建。建立资本导向的园区开发体系和以社会资本投入为主的园区开发模式,探索适应现代产业融合发展新要求的“工业+研发+服务”产业社区建筑形态。
交流期间,《英国时报》记者就园区医药产业的发展优势提问,工作人员回答说,广西是药材大省,中草药资源丰富,园区的医药产业尤其重视研发工作,和耶鲁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均有合作项,科研力量雄厚。此外,自治区政府每年约有2亿元的拨款扶持园区的医药产业,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英国时报》记者在中马钦州产业园提问
除了坐拥国家级对外开放平台的优越条件,钦州这座1400多年的历史古城文化底蕴深厚。当地因盛产坭兴陶而享有“坭兴陶之都”的美誉。8月20日,记者团来到坭兴陶艺术馆,感受千年古安坭兴陶的艺术魅力。
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坭兴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在陶器制作过程中堪称一绝的就是窑变。窑变了的坭兴陶不需挂釉,就可生出各种斑斓绚丽的自然色彩。“坭火巧缘天作色”,讲的就是窑变的变幻莫测,非人力可为,这就注定了每一件陶器的独一无二,也因为此坭兴陶的“窑变” 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列选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采访团参观坭兴陶艺术馆
在参观过程中,记者们被印有古代文字的茶壶所吸引,钦州市坭兴陶文化研究会李会长解释到,“这些都是金文,现在我们部分陶器依然是按照古法制造,全靠人力,不用机器,成品周期很长,无法批量生产,为的就是把传统工艺发扬光大。”
坭兴陶“压胚”工艺
听完李会长的介绍,记者们看着闪着迷人光泽的松软红泥忍不住跃跃欲试。菲律宾《星报》记者Aieddelly坐上木凳,抓了一把红泥放入模具中,脚下轻踩踏板,手中的泥巴渐渐显露出罐子的模样。她忍不住激动的大喊“这个实在太新奇了,太不可思议了!”
菲律宾记者Aie体验制陶乐趣
令外国记者折服的坭兴陶曾有着辉煌的历史。上世纪初,坭兴陶曾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斩获金牌,一度畅销海外。近年来由于市场化对手工作坊的冲击,坭兴陶产业发展式微。据统计,目前钦州共有坭兴陶厂家及作坊139家,从业人员约为8000人,这与景德镇等中国传统陶艺重镇相比,相差甚远。
销售中心的工作人员赵玲介绍说,现在坭兴陶的销售情况不是很乐观,因为传统工艺制陶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出厂后价格过高导致少人问津。因此只好走大众路线了,“可是日常生活中,真正喜欢用陶器喝茶的人能有多少呢?”言语间难掩失落。
赵玲的一番话使我们对坭兴陶在喜欢之余添了一层担忧。面对市场化的冲击,质本脆弱的坭兴陶会不会真的不堪一击?如今的“一带一路”战略,是否是它重新走进“春天”的最佳契机,我们拭目以待。
热门推荐
更多>- 中国道协否认发谴责《道士下山》声明:对影片持包容心态
- 工作也是围城 毕业三年你“跳”了吗?
- [晒照文化] 晒与不晒 我都在那里
- 周末收视:“跑男”破5创新高 “花少”小幅提升
- 《盗墓笔记》编剧:被吐槽我们一点不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