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枣强现代农业之路取阶段性成果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中国日报网河北频道衡水7月30日电 盛夏的枣强大地,沃野连片,满目生机。经过多年的发展,枣强县的现代农业厚积薄发,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近年来,枣强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各项农业政策,努力寻找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力,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径,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枣强县形成了以唐林、马屯为主的棚菜种植区,枣强镇、王均、恩察、肖张为主的林果种植区,大营、新屯为主的特色养殖区,唐林乡农业科技园区被认定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枣强县果树种植面积达11万亩,棚菜种植面积1万亩,规模化养殖场131个,培育千亩以上种植龙头企业5家,养殖企业15家,农业产业化率达到63%。
农业产业园区:现代农业的新亮点
枣强县按照以“传统种植出特色,农业种植产业化”的工作思路,做大农业产业园区,先后出台了促进农业项目发展的政策措施,对农业结构调整项目,在金融信贷、基础设施方面全力支持。跳出农业抓农业,以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将土地、劳动力、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有效整合,构建大农业,培育大产业,建设大市场,这已成为枣强县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共识。
农业产业园区是枣强县现代农业发展的亮点。日前,笔者走进枣强县唐林乡健翔农业产业园,前来收购香瓜的车辆往来穿梭,温室大棚里,西红柿、黄瓜、青椒等蔬菜长势喜人。目前,园区已形成了水果、蔬菜、苗木等三大现代农业产业区。该项目由河北健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1.8亿元,流转土地5600亩。现核心区正在紧张建设并初具规模,已建成的冬暖式大棚(阴阳棚)35座,钢构春秋棚25座,占地100余亩的苗木种植区已完成丝棉木、复叶槭、樱花、白蜡、辛夷、白玉兰、紫玉兰等20余种名优苗木的种植。
枣强镇农业产业园区,以八里庄村为中心,辐射尧上、郝庄、大桃园、孟庄四个村,规划设计了集经济树木种植、林下种植养殖、农作物深加工、旅游观光、采摘体验为一体的万亩现代农林循环经济产业园。产业园区计划投资1亿元,现已完成一期建设投资2000万元。苗木种植区已全部完成,种植品种有栾树、五角枫、新疆杨、樱花、银杏、国槐等乔木和冬青、北美海棠、榆叶梅、紫荆等花灌木,种植2500亩、50万余株。苗木株行距间套种水果玉米500亩、杂豆1000亩、高产节水玫瑰400余亩。农业核心园区规划400亩,与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合作,建设施大棚36栋,现已开工建设连栋温室1栋,日光温室10栋,占地3万平方米。
目前,枣强县正在规划建设的农业示范园区10个、省级示范园区1个、占地3000亩以上的园区9个;种养龙头企业20家。欣苑养殖的羊养殖培育体系、马屯现代密植梨园的有机梨种植技术、贵和公司的蔬菜种植推广体系、唐林健翔的黑番茄种植推广体系等,在同行业内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农村新经营组织:现代农业的生力军
清晨4时,张秀屯东港农业合作社社员们便忙着下地采摘。此时采摘的水果玉米和西兰花温度低,在装箱预冷时不会因为温差大而导致变味。社员们忙碌一天,将农产品装箱、预冷、储存,第二天发往香港,第三天香港市民就可以品尝到新鲜的水果玉米和西兰花。据合作社社员介绍,水果玉米的生长周期为75天,每亩产量在2500斤左右,每斤可以卖到0.8元,亩产效益2000元,减去播种、浇水、喷药、追肥等费用500元,纯收入达1500元,一年可种两季,计3000元,再加上400元的土地补贴,可达到3400元的纯收益。谈到今年的收成,农业合作社的社员们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近年来,枣强县把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种植大户等农村新经济组织,作为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通过政策引导、科技推动、打造品牌等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目前,枣强县共注册登记各种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1006个,涉及种植、养殖、林木培育等多个产业。其中,省级示范社6个,市级示范社37家,辐射带动农户6.8万户,占全县总农户数的70%,人均增收1500余元。
在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中,枣强县始终把发展农村新经济组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明确任务,先后组织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到武强县、山东寿光市等先进县市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学习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增强农民的信心。枣强县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导小组,专门帮助办社群众跑办登记注册营业执照,落实经营场地和生产基地建设,同时从农委抽调精干力量入村进行现场指导工作,助推农业合作社的推进和发展。同时,枣强县设立了1000万元的农业农村发展基金,运用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合作社的发展。同时,枣强县加大了科技推广力度,先后在100余个村为社员举办科技培训班200余期,促进了农民农业种养技术的提高。为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活力,枣强县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中国农大、河北省农科院等农业科研院所的对接,不断拓展新市场,培育新品种,掌握新技术,科技支撑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枣强县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外接市场、内连农户的优势,指导农业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开拓市场,积极培育和发展定单农业,利用农业订单合同引领农户的产、供、销活动,发挥农业合作社的市场优势,及时对农户进行定单前咨询、定单中指导、定单后跟踪监管服务,提高签约率和履约率,进一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特别是枣强县引进了总投资额3.2亿元、种植面积达8000余亩的粤港澳蔬菜供应基地项目,该项目集蔬菜种植、科技育苗、净菜加工配送为一体,蔬菜全部销往粤港澳。项目建成后,可辐射带动3000余户,人均可增收1万余元。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先期试种,第一期1000亩核心种植区已经开始种植。
服务机制创新:现代农业的“助推器”
在枣强县土地流转交易中心,LED屏幕上正滚动发布土地流转信息,显示出供求双方的情况,方便土地流转、盘活耕地。为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枣强县积极探索,建成了统一的农村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形成县、乡、村三级联网的信息服务网络。通过盘活耕地,促进农业生产适度规模,集约化经营,让土地释放出最大效益。目前,枣强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0.6万亩,流转率达到43.5%。
要保障农民创业,推动现代农业做大做强,就要进一步解决农户融资的难题。枣强县加大了对现代农业的支持力度,设立了10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明确每亩冬暖棚补贴5000元,每亩春秋棚补贴3000元的扶持政策,同时棚菜面积达到100亩以上的村安排打井、田间道路硬化、安装变压器等基础设施建设。针对资金短缺问题,枣强县唐林乡探索通过合作社组团融资方式,引导农民进入资本市场,吸引群众1012户,融合资金600万元,有效解决了唐林乡巾帼、沃森、美景等合作社资金短缺问题。为进一步防范经营风险,该乡积极引导农业企业和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目前,参加投保企业共12家,涉及农户320家,投保金额达600多万元。
农业新技术是农业发展的先行军,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基本保障。为进一步加大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枣强县开展了“百名技术人员下基层”活动,通过实施包村制,将100余名技术人员派遣入村,专人专村,专项负责对所包村提供技术指导与相关服务。成立了11个农业技术服务小分队,深入全县各乡镇,在田间地头,进行田间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日光温室春茬栽培等专项技术培训。特别是加大对唐林棚菜核心示范区、马屯欣苑农业产业园区等农业产业园区的科技支持力度,在每个村派遣1名具有高级农艺师支撑的技术人员,帮助他们解决农业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