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500例!河南捐髓者全国数第一 捐献者完成采集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500例!河南捐髓者全国数第一 捐献者完成采集

刘新伟并称我省第一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500例!河南捐髓者全国数第一 捐献者完成采集

宋东方(左)并称我省第一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500例!河南捐髓者全国数第一 捐献者完成采集

记者许俊文摄影

耿伟我省第5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河南人有何基因密码?有何善良密码?本报数读“捐髓者”

500例!河南捐髓者全国数第一 捐献者完成采集

耿伟(右)在捐献书上签字

□记者蔡君彦李晓敏实习生陈方圆通讯员文梅英文记者许俊文摄影

本报讯“家人很理解!”“我做好了一切准备!”昨天下午3时40分,39岁的耿伟从南阳新野县赶到郑州后,立即到河南省人民医院,在“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上签了名。今天起他将接受几天的动员剂注射,将于8月3日为天津一位白血病患者捐献“生命种子”,成为我省第500例非血缘性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他为顺利捐献减重6公斤

平头、大眼睛,灿烂的笑,远路赶来的耿伟,带着一额头汗珠赶到医院,听大夫介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须知情况时,他一脸认真,不时微笑点头。听大夫说患者也已为接受移植做准备,最好能顺利完成捐献,他爽快地说没问题。

耿伟是位转业军人,在新野县民政局当驾驶员。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心系灾区的耿伟得知当地需要有驾驶等经验的党员志愿者,只身前往灾区,希望发挥专长参与救援,送水途中曾遭遇险情,好在逃过一劫。

2009年5月初,他赶赴北川县擂鼓镇回访自己资助的两个受灾家庭,对生命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支持,也有了更深的感悟。5月19日,回到新野的耿伟第5次参加无偿献血时,偶然看到捐献造血干细胞能救人的宣传页,决定加入。

而在此前,他已经组织参与了多种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比如,开展公益活动倡导环保理念、重阳节慰问孤寡老人,高考期间免费送考等等……忙这些,他最大的感受是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他本人也荣获“河南省首届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今年5月27日,经中华骨髓库检索,耿伟与天津一名血液病患者HLA(人类白细胞表面抗原)配型相同。捐献意愿有没有改变?工作人员询问时,他果断说:没有!经过高分辨检测和全面体检,他完全符合捐献条件。为了让身体状态更好,他特意加强锻炼,每天早上慢跑90分钟,下午下班后游泳两个小时,一个多月坚持下来,体重减了6公斤。

“突然意识到这件事很神圣”

“家人起初也有担心,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后,也支持了。”耿伟说。

“救人是好事儿,你也要注意好身体,要帮,咱就好好帮人家。”62岁的老母亲叮嘱说,还经常炖排骨冬瓜汤、煮柴鸡蛋让他补身体。妻子经常陪他锻炼,就在出发来郑州的上午,双胞胎儿子骑自行车送他到单位。

“爸爸,我们为您骄傲!”孩子临走提醒他,捐献造血干细胞时要多拍些照片,回头让同学们看,也通过爸爸的善举,向更多同学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知识。

耿伟感谢大家的支持,对自己要做的事觉得很平常。不过,他跟随医生在移植舱外看到众多患者家属的留言后,心情不一样了。

墙上贴的各色纸片上,写着各种鼓励祝福的话。他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妻子对患白血病的老公留言:你是我的丈夫,爸爸的儿子,儿子的爸爸,我们全家都盼望你早日归来。

看着看着,他眼角湿润,“我突然意识到这件事很神圣,不仅仅是在挽救一个生命,更是在挽救患者的家庭。”耿伟说,自己已做好一切准备,信心满满。

捎个话儿:

得知大河报记者回访我省第一例捐献者,耿伟托大河报记者捎个话:你们是“前辈”,是我学习的榜样,勇气可嘉,向你们致敬!

2003年1月,河南省造血干细胞资料库成立。当年9月24日,焦作小伙宋东方、新郑小学老师刘新伟,同一天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实现了河南造血干细胞捐献零的突破。回望12年前,这两位河南造血干细胞捐献“一哥”,过得还好吗?

分享到6.79K
漏洞 差强人意
华尔街吸引力不再:退市的中概股已达24家 深陷亏损泥潭的索尼,现在正在靠什么“闷声发财”
双胞胎宝宝激萌走红屡遭搭讪 辣妈写答题板机智回应 当好莱坞大片遇上食物:魔戒变甜甜圈 马卡龙激怒绿巨人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新闻热搜榜

      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鲁冰花”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计划在京正式启动

        详细>>

        圆梦北京之《90后的青春》

        详细>>

        圆梦北京之《梦想成画》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