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社会建设提高深圳“暖实力”

深圳特区报盛佳婉 2015-05-08 14:14:00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深圳特区报记者 盛佳婉

加强社会建设,增进民生福祉,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5年前,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要更加强化社会建设和管理,“和谐深圳”建设要推出新举措。2010年底,我市召开建市以来第一次全市社会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把社会建设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并提出了“两步走”的社会建设目标,即到2015年初步建成民生幸福城市,到2020年社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几年来,无论是持续增长的民生投入,还是推出“巨灾保险”的“中国样本”;无论是推动社会力量成为社会建设的“生力军”,还是创新社会治理的“织网工程”;无论是打造社会建设的人才高地,还是推出社区共治的“社区基金会”……深圳抓住改革创新的“牛鼻子”,以创新促社会建设,通过社会建设提高深圳“暖实力”,让深圳逐渐成为包容发展的示范城市。

民生投入逐年增加

有一种自豪叫做“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是深圳人”不仅是句口号,更是掷地有声的承诺。

2012年初,深圳出台《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建设促进条例》,率先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了社会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重点工作。同时,响亮地提出“社会建设是人的建设”的理念,确定了“惠民生、保民安、稳民心、聚民智、借民力、修民德”的社会建设“18字要求”。

近年来,我市民生领域投入逐年增加。据统计,2010-2014年市区两级公共财政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等九大民生领域的投入,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2.36%,用于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水平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处于领先水平。

民生投入不断增加的背后,是基本服务均等化的不断推进。

社会保障方面,去年,我市推出了巨灾保险的“中国样本”。由市政府出资购买商业巨灾保险,无论是户籍非户籍,只要你在深圳遭遇地震、台风、海啸、暴雨等15种灾害时,不需花费一分钱,你将能获得最高10万元的人身伤亡救助保障和2500元的核应急转移安置保障。此外,我市月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2030元和800元,居全国领先水平;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成为全国非户籍参保人数比例最高、保障力度最大的城市。

义务教育方面,根据《深圳市暂住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凡年龄在6—15周岁,有学习能力,父、母在深连续居住一年以上,提供相关材料,均可申请在深圳接受义务教育。如果因公办学位不足,孩子需入读民办学校,政府将对每个小学生给予每年5000元、每个初中生每年6000元的学位补贴。我市重点加大对原特区外地区公共服务资源的投入力度,原特区外地区每千人总体学位数由2012年的98个增加到2014年的109个,每千人病床数由2.0张增加到2.2张。

市社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在2020年形成覆盖全市、功能完善、水平适度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全体市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分享到6.79K
哭泣 南辕北辙
A股深渊:股民称“奥迪”三天跌成“奥利奥” 亚投行迎来“双赢”开局?尼泊尔或成其首位顾客
洛基入清宫韩寒遭换脸 哪些明星曾被PS大神玩坏 为了票房明星们都拼了 看五一档电影如何争抢观众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鲁冰花”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计划在京正式启动

        详细>>

        圆梦北京之《90后的青春》

        详细>>

        圆梦北京之《梦想成画》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