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义做诗词大文章 形成“十里诗墙”文化格局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小县大文章,雄风气势狂。乡村添秀美,两岸造天堂……”安义本土诗人的一首《安义雄风》,寓情于诗,不仅展现安义的成就与荣誉,也让人们领略到诗词的魅力。
2008年,安义县获得“中华诗词之乡”称号。为擦亮“国字号”招牌,锻造小县的文化品牌,该县不断加强壮大诗词队伍,打造诗词精品,普及诗词文化,巩固文化阵地,努力形成“十里诗墙”“百家诗社”“千册诗刊”“万名诗人”的文化格局。
底蕴深厚——北宋即为江西诗派一面旗帜
安义是千年古县,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北宋时期就成为江西诗派的旗帜之一。安义洪家一门四子(洪朋、洪刍、洪炎、洪羽)都擅写诗文,世称“豫章四洪”。洪氏兄弟出身于书香门第,后拜其舅黄庭坚门下学习诗法,在文坛上小有名气,特别是以他们为骨干成员组成的江西诗派,对宋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像杨万里、陆游、姜夔等人,都曾受到江西诗派的熏陶。“一年两踏西山路,西山笑人应解语……”这是杨万里在安义所作《过西山》中的诗句,此外晏殊、文天祥、清代桐城派领袖方苞等大家也在安义写下诗文,这些诗文在同治十年《安义县志·艺文志》里有记载。还有朱熹常来安义台山书院讲学,八大山人朱耷在安义罗田古村邻近的茅岗延庆寺有过频繁的“集社”活动。
热门推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