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义做诗词大文章 形成“十里诗墙”文化格局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网络健全——诗词爱好者10年增长百倍
该县鼎湖镇对港村,有条长约百米的私家诗词长廊,长廊上用青石板镌刻了省市县名家的诗词碑林,其中不乏黄天壁、熊盛元这样的名家作品,甚是壮观。更让人感到惊讶的是,长廊的建造者还是个地道农民,名叫黄芝峰。
黄芝峰从小喜爱书法、诗词。1992年,他用多年打拼积攒的资金,在自家庭院筑一道围墙,建成一个诗词长廊,传承文化。他的诗词长廊,得到中华诗词学会专家的褒奖,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黄天莹还专门为之题写“黄家庭园诗书”匾额。
同黄芝峰一样,爱好诗词的人,在安义县还有很多,大到94岁的老者,小到八九岁的儿童,成员中既有农民、工人,也有机关干部、师生。目前,该县县直机关局室诗社17个、乡镇(场)诗社11个,学校诗社267个,诗词小组660个,诗词爱好者从2006年的100人发展到2014年的1万人,其中中华诗词学会会员20余人、省市会员40余人。
诗词爱好者十年增百倍,得益于2007年8月更名成立的安义县诗词学会的付出。学会的前身是1988年成立的文峰诗社。学会跳出文峰诗社的办会模式,将社员下派到各基层诗社担任骨干,起到传帮带作用,推动了诗词的普及。2007年,以创建“中华诗词之乡”为契机,该县进一步健全诗词爱好者的网络。如今,在安义诗词长廊、诗词庭院、诗词乡村、诗词校园不时可见,诗词还进了工厂、林场,可以说诗词遍布安义角角落落。
热门推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