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刑缘何变成“不能说的秘密”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第一时间获取世界杯赛事双语动态。
被判无期的原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已减刑至有期徒刑17年3个月,针对坊间舆论就此提出的质疑,河北省女子监狱有关负责人表示,“减刑完全按照流程办理”。但是,减刑的具体缘由,却似乎成了一个“不能对外公布的机密”。
减刑相当于“二次判决”,不仅关乎服刑人的公正待遇,更关系到国家刑罚执行的严肃性和公平性。从目前披露的信息看,没有证据表明田文华减刑有违法违规的地方,但这并不妨碍民众“合理怀疑”。面对舆论基于减刑公正的焦虑而提出的质疑,执法机关应当及时公布减刑的依据和证据,以程序公开稀释舆论疑虑,增进减刑的实体公正。
遗憾的是,对于田文华的减刑,执法机关并没有给出所依据的事实证据。田文华在服刑期间究竟是如何“认罪服法”的,因为什么“获得考核记功奖励3次”,“被评为2010年度狱级改造积极分子”的事实材料又是什么,都犹如秘密未能对外言说。这就势必让人对减刑的程序产生“暗箱”印象,引发质疑便在情理之中了。人们想不明白的是,既然减刑合法法规,减刑的依据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呢?
根据刑法规定,减刑的实质条件是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或者有立功表现。这里的“悔改表现”,并没有统一的度量尺度,实践中监狱机关多采取考核计分的方式进行评价,而如何计分存在极大的裁量空间。正是这种裁量空间,让公众对减刑的公正性产生担忧乃至怀疑。打破这种担忧与怀疑的唯一方法,是彻底全面真诚地公开说理。
在程序上,司法公开不仅包括审判公开,还包括刑罚执行的公开,尤其是刑罚的变更,应采取开放的正当程序,将减刑假释等依据和理由予以公示。虽然减刑采取的是司法化的程序,监狱机关只能提出建议书,由中级法院组成合议庭裁定;但实践中主要还是限于司法机关内部,法院采取书面审裁,带有明显的行政化、封闭化色彩。对于监狱管理机关提供的材料,特别是一些虚假材料,法院有时并不能及时发现。这种机制的缺憾,需要以程序公开和舆论监督予以弥补。
当然,从制度完善的角度看,刑罚执行的公正性还需要更严密的正当程序保障。例如,在诉讼立法中完善减刑的审理程序,在检察监督环节引入更有强制力的制约,在社会舆论监督上设定更明确的责任与要求。这样才能不断加强减刑的规范化、程序化、透明化,减少刑罚执行中的随意和腐败。假如田文华的减刑确实合法,那么正当化的程序也能有效防范舆论的“误伤”。(傅达林)
热门推荐
更多>- 江西“七夕”接吻大赛恋人苦吻强撑窘态百出 南京首列有轨电车8月1日起试运行 武汉:女汉子七夕告白“我要给你生孩子” 太原“土豪金”酒店因拖欠房租停业 山上巨石落下砸中宝马车致1死4伤 巴黎圣日耳曼队球星现身北京 获球迷热捧
- 男子单恋小学同学近10年 表白遭拒后将其杀害 女司机毒驾无牌越野车狂奔 警方鸣枪逼停搜出5把砍刀 迎七夕18对新人办汉式婚礼 赞叹传统文化太厚重 古稀母亲替子还债70多万 只盼儿子早日归来 宁夏西吉一对夫妇六年连生三对龙凤胎(组图) 女子疑夫有外遇 剪掉“情敌”乳房
- 共和国不会忘记:老照片带我们凝视"老兵不老" 铿锵玫瑰——新疆公安边防女子特勤分队群像 张默被抓现场视频曝光:你们抓我 我当然知错 重庆市民跨300米护栏吃火锅 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曾体验当炮手(高清组图) 黑龙江省兰西境内发生枪击案致2死1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