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企挺进深海 技术在手赢得开发南海主动权
一架直升机从“海洋石油981”上空飞过。 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摄
打造海洋油气开发的“中国模式”
“与将飞行员送往外太空一样,深潜器探索海底也是中国崛起的重要标志……此前全球只有美国、俄罗斯、法国和日本能够进行深海探索。”这是去年9月,美国《纽约时报》对中国的深海勘测计划和蛟龙号深潜器给出的一段评价。
深水油气的开采同样属于深海探索,标志中国在此领域崛起还有赖于中国海油深水技术和装备的演进。
1960年,在莺歌海的风浪里,开凿出中国海上第一井的是一只安装在驳船上的冲击钻,水深15米,中国石油开采从陆地走向了浅海。
1966年,渤海上建成了我国第一座钢质导管架桩基平台,1967年6月成功地钻探了第一口海上具有工业油流的油井,中国人终于在自己的海域里落下了脚。
不过,在“海洋石油981”等“深水利器”建造之前,中国在海洋石油高端装备制造业上仍相对处于低端。
而在设计领域,中国的实力也较弱。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我国共建造平台40余座,70%以上是欧美公司设计。当然,不只在中国,在世界上大多数海洋油气开发工程中,欧美企业都是总包商,它们把持了海洋油气的开发方案设计、装备设计和工程建设的主导权,在海洋石油开发领域,这被称为“欧美模式”。
“海洋石油981”“深水利器”的诞生,改写了这一历史。
在海洋深处,以“海洋石油981”为旗舰的中海油的“五型六舰”组成了一支强大的联合舰队:一艘“海洋石油720”12缆深水物探船、一艘“海洋石油708”深水地质勘察船、一艘“海洋石油201”深水铺管起重船,另外两艘为深水大马力三用工作船,分别担负“起抛锚”和“供应船”的功能。
这些“深水舰队”的成员都由中国海油自主研发,在中国制造,设计过程都由国内的船舶设计部门参与,制造总包商都是中国造船企业,每一条装备都开创了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先河。
中国能否就此建立起海洋油气开发的“中国模式”?业内专家认为,真正走向深海,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