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戈壁变“塞外江南”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原标题:荒漠戈壁变“塞外江南”
本报记者 李 禾
在阿克苏红旗坡农场,著名的“冰糖心”苹果挂满枝头,尽管离采摘季还有近一个月,但随手摘一个,咬一口,酥脆爽口、香气浓郁。
从红旗坡农场往阿克苏温宿县城去,一路上,随处可见成片的苹果园、枣园和核桃园;枝叶间,一串串、一簇簇红的、绿的、褐色的果实,一派丰收景象。可有谁想到,20年前,这些地方都是戈壁和荒漠。
阿克苏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曾是“被绿色和生命遗忘的地方”。这里土质贫瘠,水土流失、盐碱化和沙漠化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上世纪80年代,年浮尘天气超过100天,季风时节,狂风挟带着黄沙铺天盖地。1986年,阿克苏地委、行署毅然决定,发动全社会力量,建造大型防风治沙生态林工程——柯柯牙绿化工程,一场人与自然艰苦卓绝的持久战拉开了序幕。
柯柯牙三北防护管理站包伟说,栽下的树木需要浇水,人们挖沟渠,引来天山的雪水。但放水浇100亩地一次需要15天,那时人们就穿一件大棉袄,住在地里,一人一天只能吃三个馕。“送饭的人把馕放在沟渠里,顺雪水流到地头。浇地的人拿到馕时,馕已经泡软了”。
就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阿克苏人用战天斗地的愚公精神,历经33次209.96万人(次)参与的造林工程大会战,累计植树造林20.8万亩,栽植各类树木1337万株,创造了“人进沙退”的奇迹。在阿克苏、温宿县形成了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约4公里的绿色长城。昔日的荒漠戈壁,如今成了国家园林绿化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更被联合国评为“全球500佳境”之一。
“到目前为止,柯柯牙绿化工程已实施了四期,第四期是市场化运作林果产业培育。民营林业大户已成为绿化工程的投资大户。”阿克苏地委委员、宣传部长刘宝升说,2013年,柯柯牙绿化工程项目区果品产量20万吨,实现经济总收入21.54亿元,提供6000余个就业岗位。阿克苏正在实施柯柯牙五期规划,到2020年工程总面积将达25万亩,届时将与阿克苏市、温宿县以及兵团一师、红旗坡农场、实验林场等地相连,在阿克苏地区形成50万亩、长达200公里的绿色屏障,全地区森林覆盖率达6.5%。
与阿克苏的荒漠戈壁相比,被誉为“塞外明珠”“山水梨城”的库尔勒市要幸运得多。它境内有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而母亲河——孔雀河穿城而过,良好的水土光热资源让库尔勒香梨闻名遐迩。作为西部城市,库尔勒市倍加珍惜“依山傍水、资源丰富”的独有优势,围绕“人的城镇化”,积极探索“以水为脉、以绿为主、以文为魂、以人为本”的生态之路。
漫步在库尔勒市,看着河中的音乐喷泉,河边快走健身的人们,你根本无法感觉到不远处就是荒漠和戈壁。因为库尔勒创造性地把穿城而过的孔雀河、杜鹃河、白鹭河“三河贯通”,并将水系与绿化带有机融合,居民小区、就业市场、休闲区、商务区、生活区沿线布局,沿水“穿针引线”,并配以河图洛书等中华传统文化公园、班超饮马和岑参题诗等历史文化景点,形成泛舟宜游、登岸宜居、随处宜业的3平方公里“上水城”、13.1平方公里“生态城”和9.2平方公里“幸福城”。
特别是随着2013年7月5公里长的天鹅河通水通船,昔日250万平方米的棚户区已变为千亩公共绿地,周边50万平方米商业综合体已投入运营,创建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天鹅、野鸭、鸬鹚、鸳鸯等野生动物纷纷飞来这里做客,吸引了大批游客。截至目前,库尔勒市建成区绿地面积4382公顷,绿地率38.78%,绿化覆盖率4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6.3%,形成了“船在景中”“城在园中”“人在画中”“乘船游梨城”的特色。
在库尔勒规划展示馆里,记者与小学六年级的麦丽拜提不期而遇。她告诉记者,她是借暑假时间来库尔勒游玩的,与她的家乡伊犁伊宁县相比,她更喜欢这里。“库尔勒很干净,人也很好,特别是水,很多很美丽”!